午陽光科幻劇《開端》第八集“殺瘋了”,男女主經過逐個排查終于找到了炸彈攜帶者——帶高壓鍋的神秘阿姨,也遭遇他們最慘烈的循環。
第一次,兩人嘗試直接搶炸彈,卻沒想到對方還攜帶利器,肖鶴雲剖腹中刀,陳詩情被捅喉,經曆恐怖死亡時刻,炸彈仍舊被引爆。
第二次,兩人有了防備先攻擊阿姨,但在肖鶴雲阻止對方行兇過程中意外将其反殺,兩人被誤認為是殺人犯逃離現場,炸彈被車上另一神秘人引爆。
兩次循環,兩次血戰,每一次都有一個人死于刀傷,說一句“殺瘋了”一點也不誇張,與此同時,兩位主角也面臨了最大的人性考驗。
在多次循環中,他們早已掌握了自保方法,每一次的全力以赴,都是為了營救其他人,但當李詩情、肖鶴雲與嫌疑人搏鬥時,其他乘客卻表現的很“冷漠”。
李詩情被阿姨捅刀,所有乘客幾乎都在“安全區”呆愣不動,甚至還嘗試阻止肖鶴雲營救她,兩人一直都在嘗試拯救,卻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們。
肖鶴雲反擊阿姨時無人幫忙,錯手殺死對方後卻被其他乘客當成惡人,救人者反成“殺人犯”,兩次循環,乘客們似乎都在“漠視”悲劇的發生。
這樣的待遇不僅一度讓男女主心灰意冷,還引發觀衆熱議,一車不願伸出援手的人,真的值得救嗎?很多觀衆都為主角感到心寒,認為不值得。
站在上帝視角的我們有如此感受很正常,因為大家看到了男女主的正義與努力,看到了爆炸的慘烈,他們值得所有人的幫助,尤其是被他們幫助的人。
但站在理性角度,這一車人值不值得救,不能僅憑他們的應激反應來決定,亦不能代表完整的人性,人在危險關頭的決定,更會受很多客觀因素影響。
這些乘客的本性“惡”嗎?
如果僅看乘客們面對兇殺現場的反應,可能很多人下意識會覺得這是一群自私冷漠的人,本性可能就是糟糕的,但多次循環裡,他們也表現出了另一面。
看起來很“奇怪”的黑衣男生其實是一個有點中二的愛貓少年,當男女主給予他善意時,他便會用十倍的善意回饋對方,是全劇唯一一個相信過他們的人。
随身帶着一包藥的大媽每一次看到有乘客發病就會熱心過去幫忙,甚至不顧可能面臨的索賠風險多次主動提供藥物,是個熱心腸。
拉杆箱大叔看起來很刻闆嚴肅,但聽到李詩情跟高壓鍋阿姨借衛生巾被拒時,生活窘迫的他還是默默拿出原本留給女兒的衛生巾幫助李詩情。
西瓜大叔在傳統觀念裡的确不是一個好人,他有過肇事逃逸的前科,卻也真誠想要悔改,面對争執時,他反而因為有前科最怕被别人誤解。
整體來看,已出現支線劇情的乘客基本上都是善良的一面更多,各有各的難處,卻也沒有因為自己生活不佳而厭惡整個社會,或者傷害他人。
或許,他們曾表現出的善良亦不能代表完整的人性,但也同樣值得思考,人的本性,到底是由哪一面來決定?
拉杆箱大叔、愛貓少年都沒有去幫助李詩情抵抗嫌疑人,但他們又都曾經在循環裡給予過主角溫暖,是願意幫助他人的普通市民。
到底是危險關頭下意識的反應能代表他們,還是日常行為能代表他們?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絕對的答案,或許,每一面都決定不了他們的品性。
乘客們當時的反應,并不代表本性一定自私冷漠。
人在危險關頭,或多或少也都會有一點自保的天性。
這一點在肖鶴雲身上體現得最明顯,第一次從車上逃離時,他是支持李詩情報警求助的,但當他發現自己可能成為嫌疑人時,思維便産生動搖。
為什麼要救他們?無法自保時,助人心态很容易會受到沖擊,顧慮越多的人,這種沖擊對他們的影響越大,就像李詩情與肖鶴雲。
李詩情永遠把“救人”放在第一位,這也是她的唯一選項,即使經曆過一次被殺的“惡夢”,她仍舊選擇盡最後一份努力去阻止爆炸發生。
這樣的人設,沒有人覺得意外,因為她的想法,是我們希望自己成為的樣子。
同時,也因為她還是位在校大學生,如曾經的我們,帶着一腔正義善良的熱血,但當經曆生活衆多複雜面時,心态經常會有動搖。
已經被社會拷打的“打工人”肖鶴雲便表現出了另一種反應,第一次從車上逃離時,他果斷選擇支持李詩情報警,經曆乘客的冷漠對待後,他也心灰意冷。
這并不代表他冷漠無情,如果救人會讓自己變成犯罪分子,誰不會猶豫一下呢?如果救的人是否可能不是好人時,誰不會掙紮一下呢?
那些漠視高壓鍋阿姨殺人的乘客,不一定就是純粹的漠視,他們可能在當時也出現了同樣的掙紮,對方有刀,我要不要冒着生命危險救?
帶藥的大媽有重病丈夫要照顧,愛貓少年有把自己視為生命的父母,拉杆箱大叔有正在讀書的女兒……每個人都有顧慮,牽絆越多,掙紮越多。
肖鶴雲尚且有時間去思考這份掙紮,可車上的乘客并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糾結,而且他們在突發狀況産生時,其實也很難做判斷,他們并沒有上帝視角。
兩邊的人為什麼打起來了?乘客們并不知道;男女主為什麼攻擊阿姨?他們不知道;或許在很多沒看清楚的乘客眼裡,阿姨反擊也是正當防衛。
觀衆能夠迅速給出最正确的應對方法,是因為我們站在上帝視角,并且不受潛意識的自保意識影響,身處其中的觀衆,卻沒有這些條件。
《中南海保镖》結局男配因為沒有為未婚妻擋子彈内疚,男主有過這樣一句台詞:我敢擋子彈,是因為我經過無數次的訓練,你避開子彈,是正常人的反應。
除此之外,“木僵反應”也是一個客觀影響因素。
《女心理師》有這麼一個案例,受害人在被侵犯時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和語言,完全僵在原地沒有做任何反抗,這讓她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内心是願意的。
心理師給出一個專業解釋:木僵反應。
既,人在面對壓力或陷入極大恐懼時,身體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大腦中負責理性思考的區域沒無法正常工作,這種現象,在性侵案件中極為常見。
也适用于類似《開端》的突發性暴力侵襲,每一次李詩情被捅刀時,其他乘客的反應就很像木僵,他們不是逃離,而是全部原地不動,完全沒了反應。
理性思考我們都知道應該幫助男女主抵制暴徒,有那麼多乘客一起幫忙,一定能阻止悲劇發生,但如果大腦理性思考的區域暫時死機,反應就很難跟進。
如果給予這些乘客一定時間去消化恐懼,結局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當然,這些理由也未必就能代表所有人都是善良正義的。
如今的社會,冷漠與熱心并存,很多社會案件中的路人看到他們完全可以阻止的侵害案件時,沒有木僵,也沒有去幫忙,甚至拿起手機當起吃瓜群衆。
這樣的人冷漠嗎?絕對冷漠,看到這樣的人,真的忍不住想要出口成“髒”。
但無論現實情況如何,無論《開端》車上的乘客們是善良多一點還是自私多一點,嚴格來說,都沒有什麼值不值得救,隻有能不能救。
就像老張那句台詞,接到聽起來很離譜的電話會不會出警?答案永遠是會,如果是假的那就将人繩之以法,如果是真的,那便是阻止災難的唯一機會。
李詩情、肖鶴雲救出來的,或許是一群自私冷漠的人,可如果不救,更可能會有一群善良努力的人被火焰吞噬生命,社會,不應該被冷漠占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