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本文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婚姻是座圍城,困住了夫妻雙方。
教育也是座圍城,家長想進去,學生想出來,教育困住了家長和學生。

在評價《學爸》這部電影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就近入學這個概念:

“就近入學”的初心是什麼?保障适齡兒童的受教育權。
結果演變成了“學區房”的争奪。

我們都說教育公平,教育何曾公平?這個世界從來就不公平。“學區房”争奪的背後,就是教育資源的争奪。
想要讓孩子擁有好的教育資源,就要上一所好學校。想要上一所好學校,就要擁有該學校招生範圍内的房子(學區房)。想要學區房,就要肯花錢。哪怕是一個破爛房,都賣出天價,還要擔心搶不到購買資格。
電影中的學爸雷大力(黃渤飾演),為了讓孩子雷小米(單禹豪飾演)上名牌小學,費盡心思想要買到一間學區房。
先是付了十萬塊錢與劉真真(闫妮飾演)結婚,又臨時加價十五萬才搶到了一間兇宅學區房。房子很髒,很破,水管漏水,但雷大力并不抱怨,因為這幢房子是雷小米走進名牌小學的希望。
但是為了兄弟,雷大力決定讓出這套學區房。正準備房産交接的兩人,得知了政策調整的最新消息,那套房子被劃出了學區房。這套房子結果隻能呆在雷大力的手裡了。
雷大力又從劉真真那裡聽聞了另一個名牌小學的消息,燃起了新的希望。為了成功進入這所名牌小學,雷大力開始了雞娃之路。
奧數,英語,特長……雷小米參加了各種輔導,可是并沒有什麼起色。雷大力又從雷小米的小姨(張鈞甯飾演)那裡看到了希望,要帶雷小米去上海最好的小學——新雙語國際學校。
在溝通過程中,雷大力沒有工作,不會英語等原因都成為了雷小米進入小學最不利的因素。
雷大力終于意識到“拼娃”的本質就是“拼父母”。

我們總說素質教育,結果學生素質成為了應試教育的考核标準之一。
什麼是學生素質?
電影中已經給出答案了:一線小學的牛娃入學簡曆,三歲開始備戰幼升小,小學開始學習微積分,認識古漢字3000,英文年閱讀量超過100本……
電影裡的講師(傅首爾飾演)和台下一群家長激情澎湃地喊着“越努力,越幸運”。
到底是什麼是幸運?
學區房,輔導班,這些努力真的可以換來幸運嗎?
雷大力一直對雷小米寵愛有加,他們的生活之前一直很快樂。自從幼升小的壓力到來,他們開始變得忙碌,焦躁。
從來不舍得打雷小米的雷大力,想要對雷小米動手了。雷大力為了求一個入學的可能,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最後要讓雷小米在小姨面前跪下。
他們努力了,但他們的幸運到底在哪裡呢?
電影中的劉真真,無疑是一個成功雞娃家長的代表。可她換來的最後結果是什麼呢?是和女兒的關系疏遠。
這種所謂的努力,不僅在擠壓孩子,也在擠壓家長。
但是現實生活中,這種“越努力越幸運”的成功例子卻比比皆是,所以一位又一位的家長前赴後繼。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故事從來就沒有少過。很多家長都知道自己是普通人,也能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但他們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又或許他們能夠接受,但掌上明珠似的存在,他們又如何不願意給自己孩子最好的呢?
電影中的小姨對雷大力說,“你看孩子們多好啊,當爸媽的隻能更努力。前排想要看清楚就得站起來,後排就得站的更高。都想要搶個好位置,可哪那麼容易啊?”
禁止入學考試,禁止校外輔導,禁止學區房哄擡價格……一套一套教育政策層次不窮,可是競争的實質永遠無法改變。
人生來世上,資源有限,活着的每一刻都注定了競争。
拼爸媽,拼娃,拼工作,家庭之外人們在拼,家庭之内人們也在拼,生活無時無刻不在拼。生而為人,還能有一絲空閑嗎?
當爹媽的都拼盡踮起腳尖,想把娃舉得更高些,可是娃的人生跟爹媽想要給的可能不是一回事。孩子的人生應該自己一步一步走出去。小鯉魚不一定要跳龍門,這個世上有江河湖海,隻要是他想去的,總有一滴水,能讓他好好活着。
實際上,家長所有的擔心都指向義務教育階段的資源公平和均衡性。隻有達到了教育資源均衡,學校之間沒有了優劣之分,素質教育和學生的自由才能夠水到渠成。
給孩子以自由,給教育以公平。
或許這才是家長和政策應該考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