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被影視化次數最多的文學作品是什麼嗎?

答案是《西遊記》。

我在豆瓣分别嘗試以西遊記,孫悟空,美猴王,豬八戒這四個詞條搜索了一下,結果如下:

...

《西遊記》就是有這麼熱門,熱門到家喻戶曉,耳熟能詳。

我曾經這樣想過,如果四大名著的作者都還在世,他們都會是可以靠一本書享用一生的存在。

曹雪芹完全可以憑借《紅樓夢》橫掃諾貝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各大文學獎項。

施耐庵可以憑借《水浒傳》前七十回取得網絡爽文鼻祖稱号,坐穩網絡文學頭把交椅,不過大抵逃不過劇情爛尾的辱罵。

羅貫中寫出暢銷曆史小說《三國演義》,大概成就會類似于《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

而吳承恩老先生無疑會成為四人之中最富有的存在。他的《西遊記》是影視化的熱門IP,每年都會收獲高額的版權費。至此,作家富豪榜不必再排,因為第一名永遠是吳承恩。

說偏了,讓我們來說回這個問題——“為什麼電影封神第一部不肯照抄原著?”

...

版權問題完全是胡扯,《封神演義》的作者是明代許仲琳,為了這點小事,去打擾老人家休息,實在是不合适。

倔強的創作精神更是無從說起,這就是一個妥妥的商業片,賺錢才是第一要務。

原因很簡單,封神的創作團隊是有腦子的。

為什麼我一開始要說《西遊記》呢?我們不妨借《西遊記》的影視化道路來思考一下《封神》不肯照抄原著的原因。

《西遊記》這個經典作品已經被影視化那麼多次了,有哪一次是一模一樣的原著劇情嗎?

曾經的86版西遊記已經成為經典擺在那裡了,你為什麼要繼續複刻呢?後來10年,12年分别“複刻”了一次,豆瓣評分分别是5.9,6.7。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浒傳皆是如此,每一次“複刻”都引來一次群嘲,屬于是吃力不讨好了。

《西遊記》改編有成功的案例嗎?有,例如《西遊記之大聖歸來》8.3,《天地争霸美猴王》8.1,《齊天大聖孫悟空》7.2,《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9.0,《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9.2……

這些改編大多隻是借用了《西遊記》的殼子,很多人物劇情都有了重新解構。為什麼《西遊記》照搬原著難以赢得口碑?原因很簡單,經典已經擺在那裡了,沒有人願意反複地看耳熟能詳而又無法超越經典的故事。

新意永遠是影視創作者的最大活力,沒有新意,如何赢來觀衆的另眼相看?

現在就很容易想明白了,為什麼封神不肯照抄原著了吧?缺少新意,自然就沒有觀衆的流量。如果老老實實地拍現有的故事,誰又能保證可以超越經典呢?

90年的《封神榜》評分8.2,01年的《封神榜》評分8.3,而15年的《封神英雄》評分5.2,19年的《封神演義》評分3.3,血的教訓曆曆在目呀。

既然無法超越,隻好另辟蹊徑。經典作品的影視化道路注定隻能走“重新解構”這一條路。

不過,我覺得與經典文學作品的影視化道路完全相反的是,網絡文學作品的影視化道路。

一個網絡IP會被影視化,必然是因為它火了,有一定知名度,而這一切都是取決于它本身的内容。書粉已經存在,影視化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更多的受衆群體,如果魔改原著,難免破壞其中的重要價值部分,得不償失。

所以,網絡文學作品的影視化最忌魔改,而經典文學作品的影視化必須“魔改”。說到底,這是一個文學作品傳播程度的差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