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道家族》是一部充滿哲學色彩的美劇,劇中多次論及不同流派的哲學思想, 拉康、薩特、弗洛伊德、尼采、普魯斯特、佛教思想、《孫子兵法》等等都曾經被提及。與此同時,他又是一部曆史氣息頗重的美劇,羅馬帝國、哥倫布、馬可波羅等意大利元素也被很好地融入劇中。劇中也充滿了對于美國影視史上經典作品的緻敬,從教父、好家夥、疤面煞星這樣的黑幫老片到公民凱恩、全民公敵、镖客三部曲、正午等影視史上的豐碑,不一而足。這部劇自身在影視史上自然也是擁有相當高的地位的。電視劇的長度給導演發揮自己才能提供了廣闊空間,每一集都可以當做半部電影來做各種試驗田(盡管劇中利用演員之口吐槽艾美獎不如奧斯卡值錢)。劇集中的倒叙手法、七個靈魂的轉鏡、利用fbi裝監控分别叙述索家所有成員(甚至包括保姆)的一天(也是對美國社會不同年齡、身份群體行為的管中窺豹)等等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嘗試。個人覺得,它在藝術和拍攝手法上的成就是不如《絕命毒師》和《風騷律師》的,但是在思想深度上,它或許是略強于這兩部,和《火線》并駕齊驅的。很想寫一篇影評,但是因為這部劇太大、太長、太複雜,一直沒有想好從哪裡入手。《黑道家族》不像與它幾乎同時代的另一部劇——《火線》那樣結構明确,雖然全劇穿插着心理咨詢、各種怪夢(有托尼的,也有保利和克裡斯的)、托尼的暈倒,但是這些劇情也似乎并不能被視為楚河漢界式的全劇不同階段的界碑。想了很久,既然這是一部哲學意味很濃的劇,不如借助幾個哲學中的概念來整理一下這部劇,見微知著,梳理這部新澤西的羅馬帝國衰亡史。
四種話語叙事法:人物群像背後的秩序輪動
拉康曾經提出了四種話語,我們可以借用過來,套用到這個劇中的人物身上。目前好像沒有看到有人這麼做,但我個人覺得,這種結構和本劇非常适配。
第一種話語叫做主人話語,他以主人自居,利用他知道“主體的不完全性”這個事實,強加給别人所謂的“知識”,去生産并收割那些“不完全的主體”的剩餘享樂(欲望)。托尼顯然是屬于這種話語。對瑞夫的手段、對卡梅拉的控制、對于克裡斯的控制、對子女的教條都是證明。托尼的寬恕僅僅在很少的時刻表現出來,比如說對瑞夫毆打舞女的不滿(沒有避免舞女的死)、對觸怒自己的警員被調去閑差的同情(後來甚至收回了這種同情)、對格洛麗亞的憐憫(也被收回)和對維托的保全(沒有避免維托之死)。
第二種話語是大學話語,以知識自居,以主人為真理,暴露剩餘享樂和欲望來批量生産那些“不完全的主體”。卡梅拉和托尼的一幫小弟則是案例。他們以托尼的這套規則為圭臬,去馴化、規訓身邊的人。卡梅拉對子女、克裡斯對女友阿德裡娜、亞瑟對妻子(在餐廳被縱火之初并未深究原因)、Patsy對弟弟(對弟弟的死忍氣吞聲甚至還和托尼成為了親家)都是其中的例子,這些人都是在以一種自己認為很體面的方式進行教條,但實際上并不能改變他們助纣為虐的事實。鮑比、保利等人也可以被看作這些教條的推行者,隻不過他們是用一種更為暴力的方式去執行。
第三種話語是癔症話語,不完全的主體知道剩餘享樂被剝削,向主人呐喊并生産自己的新知識。幾個典型的案例就是詹妮弗、梅朵、亞瑟的妻子查梅因、阿德裡娜。詹妮弗拒絕在被侵犯後找托尼求助(盡管内心掙紮了很久)并始終不向托尼低頭,梅朵多次抗議父母的高壓,查梅因勸阻丈夫和托尼劃清界限,阿德裡娜被發展成線人,這些都是癔症話語的疾呼。他們試圖反抗老舊的秩序,并且在逃離老秩序時獲得新生。
第四種是分析師話語,掌握知識,意欲分析,向不完全的主體呐喊,“你們隻不過是要産生新的主人!”艾略特可能就是掌握這種話語的人,他跟詹妮弗說,你自己認為和托尼保持距離,但你所樹立的準則是以你的職業道德、窺探欲和尋求危險的欲望為動因的,你隻不過是試圖建立新的秩序去颠覆托尼的這套規則。同樣的邏輯也能推廣到其他幾個人身上,梅朵一直知道自己和父母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最終選擇了圈内人做伴侶,阿德裡娜并不拒絕克裡斯來路不正的禮物,查梅因也在新餐館盛裝打扮,他們試圖和舊的秩序劃清界限,隻不過是為了樹立利己的新規則。
在紐瓦克的開發或許是舊秩序向新秩序的叠代,社會進步車輪滾滾(我覺得引入紐約幫派沖突的目的也是為了給托尼代表的舊秩序一個體面的葬禮,也即最後一幕的黑屏),但四種話語的較量卻從未停息——更文明和更體面的新秩序之下,舊的黑暗正在褪色,但誰知道新的秩序裡,誰又會成為新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