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ff第一場)全片基調氛圍極度舒适甯靜,慢節奏,人與自然共生,拍得非常有代入感!潤物細無聲般地讓你沉浸進去。導演厲害。因此讓觀衆完全能信服居民說的所有意見、不是矯情。
(先插兩句:聯想到同屬一個大話題:比如《額爾古納河右岸》;《我的阿勒泰》說你要尊重他們與自然相處的方式;少數民族沒受到或受到現代影響。
想到中國類似情況,為什麼不會有人反對:1、因為中國人多&需要錢,所以巴不得引進投資/開發旅遊,根本不會覺得這些是貶義詞。而日本此小鎮,已很安定、自足,不需要更多錢,更在意會否影響他們原本的生活、環境。2、制度不同。公民參z議z程度高。日本 台灣 都和西方類似。)
1、與自然共處的鄉村:木料 飲用水 野菜 小鹿,練樂器都可以用野雞毛做琴(一開始拍得很像戶外露營vlog)。
2、日本建政府同意後 還最好經過當地居民同意。而居民都好認真、有邏輯。但落點又都好溫柔啊!!!“我們都是外來者,發展的關鍵是平衡”,規劃好就會同意。得知道“上遊必須承擔更多責任否則會引起紛争”才能融入這裡。居民不是evil,不是抗議抵制那種。(不知是日本人本身這樣理性溫柔,還是導演的溫柔濾鏡?)
(聲音對比:從甯靜的夜晚溪水聲,跳轉到工業城市的喧嚣噪音。)
corporation邏輯:選在哪都肯定有污染,“一點小小的污染 對水質不會有影響”
“但當地居民沒有你想象的那麼蠢”
3、電影也關注了另外2人,同樣也很溫柔!
“因為靈魂壞掉了 所以去這個也壞的經紀公司”
疫情讓人更孤獨 所以想結婚 辭職搬到鄉下(都跟國内很像啊,年輕人的大理熱)
4、最後:鄉下人有自己的發洩憤恨方式?狠人?話不多說 直接把對方弄倒?沒完全懂。還有evil是指?我去看專業解讀吧。
ps.影院出來,我騎車子都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環保、在鄉下騎行的感覺、或是在阿勒泰騎行固定鏡頭景大人小拍vlog的感覺(我隻是之前設想過,并沒有)。亦或是大腦仍然沉浸在電影的鄉間,看到城市有陌生感,而且那段路是上海的小馬路 本就不是混凝土叢林,所以腦子裡疊加了,現實景象與電影鏡頭。
pps.原來電影還是在電影院看更專注、沉浸……如果是我自己在家看這樣的電影 我有可能浮躁地換台吧????另外siff最後電影落幕真的會鼓掌????和評論說的一樣,第一次看電影節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