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這個電影打了三星,是因為不喜歡其中的一些作傻扮醜和狗血的橋段和毫無懸念的結局,但是打架魚和botak在湖邊背靠背聊天的畫面,和打架魚追打馬麟帆時丢出去的紅拖鞋,卻一直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
高中的時候在摘抄本上抄了一句郁達夫在《北平的四季》裡寫的話:“要想認識一個地方的特異之處,我以為頂好是當這特異處表現得最圓滿的時候去領略;故而夏天去熱帶,寒天去北極。”
我沒有體驗過馬來西亞的雨季,但是看的時候不自覺地會帶入在廣州的那種悶悶熱熱濕濕潮潮的體感,以及在突如其來的暴雨之後,穿着拖鞋在小巷子裡找糖水鋪的印象。
打架魚爸爸的這個角色,是讓我很印象最深刻的。在電影的前半部分,他在打架魚和打架魚媽媽的描述中是截然不同的形象,從月鳳和botak媽媽的對話中,他是個令人畏懼的會家暴的男人,但是在打架魚眼中,他是會用angle來給女兒起名,會在女兒哭泣的時候帶她去吃紅豆冰的父親。所以會讓我一直好奇,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這也是打架魚的心結所在。
後來打架魚真的說走就走,讓botak陪她去槟城。
他開着一家地下的賭檔,吵吵嚷嚷。
賭檔被警察發現,一陣雞飛狗跳的逃跑之後,他和botak蹲在木橋上,botak問他:uncle,你真的有打她媽媽啊?
他故作理直氣壯的樣子,惡狠狠地說:你以為你沒做過錯事啊?你要是真的沒做過錯事,你拿這磚頭打死我。
這個人把“媽媽個雞蛋糕”的咒罵挂在嘴邊上,語氣兇狠,時時揚起巴掌威脅要打人,懷孕的老婆悄悄戳穿他,不過是逞口頭之快罷了,那裡敢真的打她呢。
言語之間看見了這個角色十幾年的逐漸成熟。
瑣瑣碎碎的生活和普普通通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