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详解字幕第28部·不爱红装爱武装|1966年《女飞行员》
微博“@旌旗红”
影片基本信息

片名:女飞行员
片长:1小时58分钟
种类:彩色故事片
出品时间:1966年3月
出品方:北京电影制片厂
原作:空军政治部话剧团集体创作演出的五幕六场话剧《女飞行员》
编剧:冯德英
导演:成荫、董克娜
摄影:高洪涛
美术:俞翼如
作曲:黄河、丁家岐
录音:刘士达
演奏:空军政治部文艺工作团管弦乐队
演奏指挥: 王世儒
参加摄制:空军政治部文艺工作团
★主要演员表:
(角色名……演员名)
林雪征……许燕
杨巧妹……李玲修
项菲……陈祖荣
王政委……哈子刚
杨德……赵振涛
郭华翔……刘惦晨
杨巧妹母亲……韩秀黎
李檬……曾静
于虹……仲玉兰
肖玲玲……周素萍
校长……丹兵
字幕制作的主要参考文献
(1)《女飞行员》电影完成台本,1977年6月印刷。
(2)五幕六场话剧《女飞行员》剧本单行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5年7月。
(3)《空军歌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5月。参考了里面的歌曲《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曲谱信息。
我的简评
《女飞行员》的剧本扎实、角色性格和思想的冲突生动,剧情发展严谨,有较强的典型性,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我制作注释的过程中,发现影片比较值得注意的是三方面:
一,着重表现女飞行员的成长过程,特别强调Mao思想对女主角群体成长的深刻影响。影片有多处台词引用,或以道具方式表现毛著作和相关语句。影片最深刻动人之处在于,表现女飞行员进入革命熔炉——空军航校后遇到的技术学习挫折、政治学习引导、性别歧视压力、教学方法矛盾、享乐思想与奉献理想冲突等方面的斗争过程。也正是在这个斗争过程中,每个主要角色的性格和思想色彩都得以挥洒和发展,人物成长轨迹明晰,角色形象才更生动。
二,专业的航空理论知识呈现增添趣味。因为原作是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话剧团)创排的话剧,影片的教学环节提及了一些航空理论,如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升阻比这三者与迎角α的曲线关系,下滑角与性质角,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等。这些理论对于飞行员来说,并不是为了简单的应试,而是对将来的实际飞行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外行来说,真要从书面上大概了解这些理论,也可以到网络上查阅到不少介绍和解释。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给影片增添不少专业性的趣味。
三,飞行镜头的拍摄专业性强,为影片贡献了极强的观赏性。《女飞行员》里展现初教-6飞行的镜头比较多,对初教机飞行考试的还原比较细致,出现了伊尔-14运输机的身影,极具观赏性。初教-6是中国第一款自行研制、大批投产、大量装备部队的初级教练机,因为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几十年来已经生产了近3000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飞行员。影片中的这些画面算是为这款功勋级别的初教机保留了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从惊奇或不安地学开初教-6、不断叩击初级飞行员的大门,到娴熟稳重地驾驶伊尔-14执行任务,表现了女飞行员们的革命飞行事业从蹒跚学步到“青天大道任我走”这一艰难而光荣的历程。
另一方面,影片的表演和个别镜位有明显的话剧舞台味道,这对故事片规律来说是消极的。总体而言,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错的影片。
主题歌的简谱
这里分享电影《女飞行员》主题歌《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简谱,截图出自《空军歌曲选》第72-73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5月。
《不爱红装爱武装》
词:冯德英
曲:黄河、丁家岐
1=F调 2/4
新中国妇女英姿飒爽
不爱红装爱武装
旧社会我们被绳索捆绑
深渊里度过了血泪时光
看今朝
青天大道任我走
青春之花在蓝天开放
啊 啊
我们沿着红色航线飞翔
冲破云雾海燕般坚强
四海怒涛胸中激荡
五洲风雷响耳旁
毛 ze dong思想的红旗
指引着前进的航向
指引着前进的航向


字幕版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