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男人四十》主題曲、張學友和梅豔芳唱的《相愛很難》作題,寫下俄羅斯電影《妮娜》的思緒。
因為設定是有夫有子的奔四女主赴格魯吉亞看望垂危前任,看片的時候會聯想到許鞍華《男人四十》、三島有紀子《紅》。都關乎出軌,都講中年人看清自己的心,不能安于社會認證的幸福。
跟《紅》裡的塔子明顯壓抑的婚姻相反,電影總是展示妮娜與丈夫有關系健康的家庭生活,丈夫能理解和信任她的決定。但是,出發前一晚妮娜主動的性愛暗示的卻是她心裡的某種不确定。
在格魯吉亞,幾句俄式俏皮話幾瓶酒就能知道前任魯斯朗跟十幾二十歲的時候沒差别——不負責任,有心無力,對自己對他人都如此。他們當初為何分手是不需要展開說說的。
在格魯吉亞大巴紮,當地小夥同樣情話滿分,但好在他正當二十,愛慕婦人無關油膩。四十來歲的魯斯朗拒絕長大,甯可死亡。
前幾晚的視頻電話,可愛的孩子和溫柔的丈夫會讓觀衆共情妮娜“回去”的心意——簡直何必來!
在魯斯朗因病睡去的下午,妮娜獨自在雪地往返跑。她煩惱的不是魯斯朗,而是自己的真心何在。隔絕山中的妮娜和魯斯朗之間牌已攤。但是,無理取鬧愛好者魯斯朗放話“你要留在莫斯科得靠孩子拴住你的心”(大意),道出了妮娜的矛盾。相愛很難,到底不是一個人做好就夠了。
《男人四十》裡的林老師自然是要“回去”的。《紅》裡的塔子則掉頭不顧,即便女兒哭泣,哀哀挽留;即便垂死的鞍田已死。
《妮娜》的妮娜就不用面對他者的道德審判了。結尾因突兀不能令人滿意,但妮娜本身的确已經找到了答案,從這個角度說,她是否“回去”根本不重要。
聽說在映後見面會場,主創答觀衆問時,說妮娜的結局是“為自己的選擇付出的代價”,甚至直言“電影是三年前拍的,細節不記得了”(不稍微做下功課嗎啊喂國際電影節呀吼)。如果翻譯無誤,那隻能說俄式探索真心跟東亞三國一樣有拘有束,不死仿佛沒法交代。隔壁法式出軌輕松極了:《晨光正好》《短暫的偷情紀實》。啊!俄羅斯苦,法蘭西在真性情超越倫理這一part,又赢了。
說說丈夫。因為一晚沒能如約視頻電話,丈夫會陰陽怪氣“你抵制了誘惑又如何?我還得謝謝你咩?”有信任,但不多。很不幸,這是丈夫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所以主創說的代價是誰的代價呢?
從安娜到妮娜,丈夫有進步,但不多。
說說格魯吉亞小夥。雖然他在引誘妮娜,但是主動權始終在妮娜這邊。妮娜與其說是被誘惑,不如說是被幫助。此外,輕飄飄的情話誰都能說上三五句,令我感動的是他帶她去家鄉小教堂轉轉,說“這是我最喜歡的地方”。邂逅相遇,這種表白倒是不能忘記。
《妮娜》是今年siff與老吳共選的俄片。兩位俄語系老學姐仿佛回到視聽說課上。除了格魯吉亞風光大賞,我們還愛看聚會祝酒詞——必有一位親戚過生日,必有一位大叔一套套地談生活、談價值、談幸福。就喜歡俄式爹味說教一通輸出,好聽,夠俄。
個人遺憾之處:沒有認出飾演妮娜的就是《女狙擊手》的女狙擊手。雖然我隻看過彼片B站剪輯版,但是對于一位前邊防檢查員來說,臉盲是不可饒恕的。哭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