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娜奧米·沃茨,看過她的新片《萊克伍德》後,又去看了她另外一部新片《無限風暴》,盡管打分不算高,但還是值得說一說。畢竟,原型故事比較精彩。

...

前幾年,娜奧米·沃茨因為選片不慎,自出演了《戴安娜》之後,就連走黴運,再也沒了機會主演一線制作的影片。即便有,也隻能是配角。不過這并沒有阻礙她接片的腳步。

大片女主沒法演了,那就演小片的女主。但小片不僅僅是成本低,更多意味着劇本不佳。這種中小制作演得多了,基本上也就意味着滑入三線四線,在榨取最後的剩餘價值了。佳作難再,爛片增多,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直到最後連小片都沒得演。

曾經的女神,就這麼一步步滑向了深淵,可惜了。

但爛片不代表沒有亮點,《萊克伍德》的優異之處就在用一個女人在跑步的過程中,通過電話與不同的人之間的對話,生生講出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學校槍擊案的故事。這創意,舉重若輕,腦洞之大,讓人佩服到五體投地。

...

當然,《萊克伍德》依舊不能算是一部好電影,因為導演掌控的節奏還不夠刺激,娜奧米·沃茨的演技也沒有得到充分展示。敷衍的結果就是敷衍出了一部品質一般的影片。

按說,《無限風暴》也是一部品質一般的影片。但這裡不是敷衍,而是能力不及。無論是編劇,還是導演,水平都略遜一籌,将一個好故事給浪費了。

優點也有,就是讓人見識到了娜奧米·沃茨不同尋常剛勇的一面,很難得的是沒有揮霍演技,而是演得相當不錯。

...

看《無限風暴》之前,還沒有看過娜奧米·沃茨飾演過女漢子的形象,基本上都是母親、知心姐姐,或者是嬌柔的小女人。《無限風暴》裡的娜奧米·沃茨一反既往,飾演了一位擁有強壯肌肉的硬角色,颠覆性很大,看起來很不像她。

按說,這種硬角色不應該找她,似乎是更适合“科恩嫂”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從内到外都不像女人的糟女漢子。但娜奧米·沃茨不僅接了,還努力演出了那種不懼風暴的糟女漢子感。就沖這一點,這部片就是值得看的,尤其是對于沃茨的粉絲而言。

...

...

先說一下原型故事吧。

這是一個救援的故事。故事改編于泰·加涅發表的的文章《高處:雪地裡的腳印引發了一場溫情救援》(High Places: Footprints i n the Snow Lead to an Emotional Rescue)。故事的發生地是美國的華盛頓山。

有關華盛頓山,需要了解的是那裡保持着地球表面最快風速的世界紀錄,最高風速為326公裡/小時。然而,強風并不是該地區唯一令人擔憂的地方。氣溫随時可能會下降到零下40度,而且還會持續下大雪,盡管高度隻有2000m,但華盛頓山仍然是世界上最緻命的山之一,也被譽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旅遊地之一。山頂上的人們所承受的負荷可以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相比。

...

所以,這個救援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從珠穆朗瑪峰上往下救人。那可是在生命禁區裡救人,相當不容易。

原型故事發生的具體時間,影片沒有提,我也沒有查到,就不說了。

故事中,被救者的名字都無人可知,隻有一個代号叫“約翰”(丹尼斯·歐哈拉 飾)。

據“約翰”說,他的女友在一年前死于華盛頓山。在失去愛人度過了痛苦的一年後,“約翰”決定來華盛頓山上找尋自己的女友。

其實,他就是來自殺的。穿着短袖與運動鞋,“約翰”就爬上了華盛頓山。

...

據他自己講,他就是來找女友的。可是,等他到了山頂後不久,感覺女友已經過來找他了。

他所能做的,就是坐下來等。等女友的來臨,然後跟他打招呼。

可是,他等來的是帕姆·貝爾斯(娜奧米·沃茨 飾)。她是本地民間救援隊的成員,此行就是上山搜救可能的落難者。正好,被她搜到了瀕死的“約翰”。

貝爾斯從早上6點起床,然後收拾收拾,就來到了華盛頓山。

在山下的停車場,她遇到了一對從山上撤下來的情侶。問了下,說在山上沒有遇到任何人。不過,停車場上另外還停着一輛車,人去車空。

貝爾斯開始上山,旅程的起點并不容易,她多次摔倒,還掉進了雪窟裡,要不是身體強壯,換成普通人,估計就直接把命給交待了。從雪窟裡爬出來後,不久她遇到了有人留下的蹤迹。于是,她順着就搜索了過去。

...

貝爾斯發現“約翰”的時間,剛好是中午12點。此時的“約翰”,已經失去了知覺,身體失去行動能力,身體處于失溫狀态,幾近于死亡。

貝爾斯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來提升“約翰”的體溫,并努力讓他恢複部分行動能力。然後,開始努力帶他下山。

原本,這座隻有2000m高的華盛頓山,正常行程隻用3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登頂。可是,這一天是極端天氣,遇上了暴風雪,風速超過了50英裡/h,等于是山上在吹10級甚至11級風,這種風力在平地上一般人都行走困難,大樹可以被輕易吹折,脆弱些的房頂可以被輕易掀掉,放到海上能夠吹起9m高的巨浪。而這隻是當天華盛頓山的風的平均速度,既然是平均,那麼肯定有更高的速度,據地方測量儀的數據,山上最高風速甚至超過了90英裡/h,這意味着已接近台風或者飓風的概念了。

...

這對于帕姆·貝爾斯來說,自己單獨下山,就已經非常困難。而“約翰”,已完全沒有可能可能自己獨自下山。可是,貝爾斯還要帶着行動不便的“約翰”,一步一挪地下撤。整體上,這個行程的難度,可想而知。這本身就是絕佳的電影題材。

更何況,“約翰”還不好好走,稍微恢複了點意識,他就依舊想着尋死,依舊想自殺。這樣難纏的救援對象,真的是特别欠,真該狠揍一頓,可是你又不能夠,隻能一遍又一遍地将他重新拉回正途上,拖着他上路。

好在,經過一再的波折之後,在晚上6點左右,貝爾斯成功将“約翰”帶到了山下的停車場,成功返回了人間。

從正中午的12點,到傍晚的6點,他們兩個人在暴風雪的華盛頓山上折騰了整整一個下午,在步步驚心之下,好不容易從死神的手指縫中溜了出來,逃出生天。

...

在停車場,貝爾斯打算用自己的車帶上“約翰”去醫院。可是,“約翰”卻踉踉跄跄走向了那輛早就停在了那裡的車,徑直離開了。

帕姆·貝爾斯看着他就這麼走了。以為這事就這麼過去了,于是她繼續自己的救援生涯。

結果,有一天她聽新聞說有一個男子在尋找她。那時候,他還不知道她的名字,盡管在華盛頓山上,貝爾斯對他介紹過自己,但是那種狀态下他沒能記住。

這位男子,就是“約翰”,他對媒體講出了貝爾斯拯救自己的英勇無畏的故事。

...

媒體被貝爾斯的行為打動了,然後根據貝爾斯胸前救援隊的logo,很快就确認了她的身份。

進而,帕姆·貝爾斯成為了英雄,被傳頌一時。

這還沒完。

具體到帕姆·貝爾斯,她正式的職業其實是一名護士,當救援隊隊員,隻是業餘付出。

...

而貝爾斯之所以願意成為一名登山救援隊的隊員,在于她的一次疏忽,導緻自己的一對子女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失去孩子的痛苦,使得她必須要去做點事情,來填滿業餘大量的時間,填滿自己的空蕩蕩的内心。作為一名登山愛好者,于是她成為了一名登山救援隊隊員。

當心愛的人亡去,“約翰”選擇的是放棄,貝爾斯選擇的是充盈。

所以,帕姆·貝爾斯在救人的同時,其實也在自救。她要走出自己,用自己的能量在拯救他人的同時進行自我重塑,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找到不斷活下去的勇氣。

所以,這真的是一個極佳的故事,天然的好劇本。可是......

...

...

...

《無限風暴》采用的視角,以帕姆·貝爾斯為主,這倒是更有利于挖掘她傷痕累累的内心。在呈現她堅強勇敢的一面的同時,方便展示她豐富的内心與性格。

可是,《無限風暴》過于寫實的風格,過于老實的鏡頭,過于老實的剪輯,明顯沒有展現出故事應有的張力,也沒能夠很好地展現出角色豐富的内心世界。實在是太可惜了。

原型故事本身足夠驚心動魄,隻要剪輯得當,就能夠擁有極佳的觀影體驗,但影片沒有做好。按說,影片也像《24小時》那樣,時不時就顯示一下當前的時間點,可是顯示歸顯示,應有的緊張感卻沒能創造出來。

最可借鑒的是泰國影片《天才槍手》,将一個看似平常的考試替考的故事,拍攝的像極了一個007式的特工大片。

...

如果《無限風暴》的剪輯能夠有《天才槍手》1/3那樣,也定能夠成為一部絕佳的災難片。

可惜,《無限風暴》的故事節奏太過于溫吞水,看起來不緊不慢,不夠扣人心弦,辜負了這樣一個好故事。

倒是娜奧米·沃茨的演技,非常不錯。比最近她的另一部新片《萊克伍德》強太多了。

...

《萊克伍德》的節奏就還蠻不錯的,明明是一個單純的跑步的場景,卻拍攝的扣人心弦,非常抓人,讓人特别好奇背後的槍擊案究竟怎麼樣了。

如果《萊克伍德》與《無限風暴》能夠結合一下就好了,将各自的節奏與演技調換一下,将優點集中到一部影片裡去,估計都可以成就一部小型的經典,可惜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