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卡最近在看《覺醒年代》,這劇實在是????

劇中反複提到“新文化令民衆覺醒...”,關于覺醒的對象,本是老師引導了新文化運動,推動學生成為先行的浪潮,但是同樣是引導新文化運動的導師胡先生,在覺醒之後的行動中推崇學者思維及西方思維又成為了運動的保守派。

劇中陳先生對他兒子說過這麼一段話:

“縱觀世界各國的曆史,新文化的發展都有這個過程,革新派和保守派是相對的,今日的保守派,從前可能也是革新派,今日的革新派,将來也許會變成保守派,世界進化的大流,倘若沒有止境,那麼革新派和保守派的抗争,也便沒有止期。即使再過一百萬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世界終究是革新和保守的抗争之世界。這是辯證的曆史觀!”

卡卡私以為,“辯證的曆史觀”這一段高度概括了此劇内核,也還了陳先生等人一段公正客觀的評價,在某個特定的曆史時期。

另外,不局限于曆史,觀人物塑造從精神内核到外在狀态的各色表現手法,這麼多人物被演繹得形神俱備。複雜的人物關系,小到父與子,夫與妻,老師和學生,導演把情感拍得很真實能打動人,有寫意、有工筆,特别生動。從叙事性來說,新文化與舊文化的碰撞,學生與當權者的鬥争,偉人在時代更叠中尋找真理的過程,有矛盾有争辯,也有激進有保守,這些情節被梳理得條理分明。有時候一個伏筆要埋十來集,草蛇灰線前後呼應。李大钊去發“北京市民宣言”傳單前夕,盯着一隻螞蟻在手臂上向光攀爬,bgm是古琴,看的直起雞皮疙瘩。那些口号和主義讓人一點都不不覺得假大空,反而會被他們這種充沛的情緒和忘我精神給感染。

之前,讀饅頭說先生的《曆史的溫度》,現在更覺得有些不一樣的體會。曆史不是冷冰冰的文字,也不是非善即惡的小說故事,是有血有肉有溫度的每一個人,是特定時代裡百态人性,是時代潮流裡追求真理的鬥争。

陳先生的二子在yu中曾說“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

魯迅先生曾說:“沒有形象思維的作品,是根本不可能觸及到人們的靈魂。”

《覺醒年代》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