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這部劇,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年的《九部檢察官》,張譯和任素汐,幾乎就是青壯演員裡的演技代表,由這兩人擔綱主演了兩部正義無比的以未檢為主題的大劇,可見現行政策對于未成年人保護的決心和意志是如此的強烈與果敢。

  通過這兩部劇的普法行動之後,我們能夠清楚地了解到的事情有兩個,一是各級檢察院近年剛剛成立了未檢部門,調派檢察系統中的精英檢察官擔責主事,一是現在校檢合作,由檢察院未檢部門往各個學校派遣法治副校長,協助各級學校做好講法普法工作。

  當某一種類型劇打包地來,并且擔綱主角的都是演過無數正面人物的大青年實力演員的時候,我們都應該知道,這時候的政策風向是往哪走的。大旋律,大主題,大方向;作為一個大國國民應有的一種榮譽與幸福,是因為我們的領導層從來沒有将我們忘記,并且它正在将所有的事情做得更細化,更精确。

...

  任素汐是個好演員,但是我總有種感覺是,她不管演什麼角色,都會帶有一股濃烈的任氏氣息,也就是說,她的演技好,但是她的角色都普遍帶有她的個人風格。相對來說,程琳老師的戲也好,她也演過許多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而她的風格跟任氏風格就完全相反了,她的角色就是角色,她幾乎完全掩蓋住了程琳自己。也就是說,任素汐演的許多角色,也是個性鮮活人物飽滿,但是每一個角色都像任素汐;而程琳老師演的的許多角色,每一個角色都隻像角色。

  這裡不是說這兩種表演風格孰優孰劣,這本身是演員自己的風格決定的。我可能更喜歡程琳老師這種,演啥是啥的角色還原更多一些。

...

  但是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這種題材的劇集,多少有些不忍看,不敢看。我們其實都知道,這個世界很危險,而我們的孩子還那麼小,所以我們戰戰兢兢謹小慎微,不看類似的這種劇集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假裝這世界充滿了慈愛與溫暖,告訴我們的孩子,别怕,要勇敢地走出去,實則我們内心依舊無比擔憂。

  這樣的劇,就會将我們這些把頭埋在土堆裡的鴕鳥式的家長從土裡拉出來然後告訴我們,你看,這世界還是那樣的危險與殘酷,别假裝看不到。當然,我們都知道主旋律下的劇情最終會拯救我們,我們無力保護的孩子們,國家機器會幫助我們,保護好所有祖國的小花骨朵,隻是在那些結局到來之前,我們看得擔驚愛怕吓得肝膽俱裂。

...

  學校與校外霸淩,引發了在校學生跳樓事件,也就是三少年殺人案件。劇集聚焦的點在于三少年對被害人是否是主觀故意緻其死亡,是否以故意殺人罪去論處,并且因為三少年也是未成年人,所以這個案件最難的痛點就在于它既要讓犯罪的未成年人接受應有的懲罰,但是他們也是未成年人同樣需要愛到保護。作為家長來說,我們其實挺能理解受害人家長的,别說是死亡了,我們隻要聽到霸淩,我們其實都受不了。

  兒童盜竊案,因為兒童年幼,所以就算被警察抓捕也隻會被訓誡教育之後就放出來,因此一個訓練兒童為扒手的盜竊團夥就此應運而生,該團夥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去訓練小孩,并且還有販賣人口的行為,實屬罪大惡極。校園裙底偷拍案,用偷拍設備偷拍女同學,之後發送到QQ群裡,最終發展到綁架女同學要強行拍攝裸照的惡性案件。這幾個案件其實已經頗讓人觸目驚心了,但是這在這部劇裡,僅僅隻是開胃菜。

...

  最泯滅人性的是遊湖殺子案,父親另娶他人,母親出門掙錢,于是一雙兒女和新娶後媽以及後媽的女兒生活在一起,小孩很小,無人待見,日常受父親、後媽以及後媽帶來的姐姐虐待毆打,唯一疼愛他們的隻有假裝是保姆的奶奶。父親與後母謀劃,帶着這對孩子去遊湖,在無人處,父親将一雙兒女的救生衣解開之後,将這對兒女給扔下湖去。

  情節最惡劣的是舞蹈學校性侵案,舞蹈學校男校長,以單獨輔導為名,對多名未成年少女進行猥亵甚至強奸,最初被他侵害的少女甚至長年被其侵害甚至生下小孩,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又不得不淪為他的同夥替他去特色新的女孩,時間長達十年之久,受害者多達五十幾人,甚至還将女孩輸送給其他人侵害。

  手段最殊酷的則是KTV少女縱火謀殺案,父親重病,因父親不甚病痛,就與母親商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母親被公訴人起訴被判刑并且最終死于監獄,自此少女将仇恨轉移到當年起訴母親的檢察官林之桃身上,貫穿全劇給檢察官找麻煩,比如唆擺霸淩案的受害者母親去找林之桃的麻煩,最後将林之桃誘騙到KTV并且縱火,企圖燒死對方為母報仇。

...

  尺度上來說,這部劇的尺度要比大部分的劇還要更大許多,說它尺度炸裂可能半點都不過。雖然說這部劇主題是未成年人犯罪,但是這裡面除了霸淩案和偷拍案之外,幾乎都有成人犯罪的成分在裡面,劇集的企圖很明顯,未成年人案件的很多因素其實在成人,或者在原生家庭裡,而不僅僅隻是在孩子身上。

  尺度大,但是仍舊是帶着一些人文關懷的溫暖在裡面的。總體來說,多少帶了些居高臨下的角度在叙事,甚至多少帶着點說教的意味,比如幾段庭審後的訓誡看得讓人十分尴尬,那大段的抒懷與情緒飽滿極帶情感演說,我看着不僅沒有感動,甚至有些不舒服。

  這種長篇獨白式的陳述,基本上就是為了表達劇集的主旨,甚至是為了拔高整劇的格調,但是做得有些太過刻意了。就拿最後一場壓軸的庭審戲來說吧,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未檢劇呢,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國家機器法律法規可以保護我們的未年成人,所以其實這場戲如果是擺事實說證據拿法理種種精彩辯駁,可能它的力量反而會更大,因為我們會相信,國家的法律法規已經足以保護我們了——但是最終這場庭審還是落入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那種尴尬裡去,這也許也不是不好,也許主創方想要表達的是一種有溫度的庭審,但是這種溫度,反而削弱了法律的威嚴與法理的嚴謹。

  或者說,我們不需要這種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将罪犯繩之于法,我們其實更希望看到就是擺事實講證據,完全不需要動情就可以将罪犯繩之于法,那樣的保護甚至更有安全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帶出來的潛台詞仍舊是公訴人的表述能力更占上風,而不是代表客觀事實的事實證據更勝一籌,這樣的表達難免會讓我有這樣的疑問,假如我們真的被侵害了,并且也證據确鑿,但是假如我們遇到的檢察官不是林之桃這樣能說會道的,是不是也依舊讨不來公理。最後的這場壓軸的庭審,我覺得它削弱了整部劇的力道。

...

  《無盡的盡頭》,到底是無盡呢,還是已經到了盡頭呢;既是無盡,又何有盡頭呢。這讓我想起了林之桃辦公室裡的那幅字:山止川行。山止則巍然不動,川行則奔流不息,所以山止為盡頭,川行則無盡。

我們也許有着歲月靜好,但是終究是因為有人在替我們秉燭夜戰負重前行。未檢工作任重而道遠,唯有律法如山為盡頭,而滅罪如川則無盡。緻敬于一線的所有保護我們的法律工作者。

  以上,2025-05-22 15:11:57;乙巳蛇年辛巳四月辛卯廿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