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骨悚然,脊背發涼,這是我看了兩遍這部戛納短片金棕榈獲獎作品的感受。

我真的真的,很讨厭這部電影,很不喜歡,甚至已經到了作嘔的程度,因為這部短片的表達方式是“妙”的,妙在它擁有一個可以迷惑觀衆的外表,仿佛外表上看感覺影片沒什麼問題,隻是在表達,在宣洩。

但是它的内核卻令我不寒而栗,我頭一次,希望自己是在過度解讀一部電影。

一.外殼

LGBTQ,女性主義,對男性社會的反抗批判,學生步入社會的鬥獸場,霓虹燈,充滿隐喻的其他藝術形式,誇張,狂亂......

這些元素全部都是以表達為主的,為小衆群體,為大衆社會畸形化的批判而表達的。

确确實實,這些都是戛納喜歡的元素,這個短片好像就是為了讨好戛納而創作的,比如小衆群體的反抗與尋求自由,LGBTQ的存在,都是對準了藝術“發聲”的功能作用。

還有對于目前油膩男人,酒桌文化,男女關系,利益場的批判,餐桌上人們的油膩,猥瑣,加上他們的迷信,配上一種自然偏冷的色調,達成一種灰色批判的感覺。

...

如果要說最能代表這種想法的,那自然還是KTV中一呼百應的情況,男人發出叫聲,下面開始迎合式的狂吠,隻有在場景之外的人才發出孤狼般的嚎叫。

這種權利的強迫關系在霓虹燈下顯得格外畸形,諷刺,誇張以及令人不适。

...

不過這一切的内容表達都是可以的,都是允許的,甚至誇張也沒關系,但是一切的探索,都好像是在用各種形式反複的說着這些不好的事情,看似批判的可以,但是實則很膩歪,讓人捉摸不透,觀感不佳。

再者,本片在外殼上有着很刻意的元素,刻意的硬切,開場快速的轉場以及不明所以的橋段或者元素加入,真的讓觀衆感覺就好像是把想要的元素簡單的拼湊在一起。

在光影的選擇上,也是充滿了讨好戛納的感覺,就好似曾經提名戛納的《霓虹惡魔》的海報一樣,用着浮華的光影,誇張的舞蹈動作,去表達畸形以及夾縫中的自由。

...

這種表達是OK的,但是這些元素真的是這麼用的嗎?

至少從外殼上看不出來。

但是,如果僅僅是這樣,這部片子在我心裡可能隻是一個表達不到位的短片,遠遠沒到我讨厭的地步,可是能讓我厭惡到極點的,是我後來想的東西。

二.從外殼到内核的過渡

我真的太希望我自己是過度解讀了,我真的希望我接下來想的一切都是錯的,但是種種迹象表明,我可能想對了一點點。

如果我想的真的是對的,那麼就請這部短片盡快下架各個平台,不想再看見它。

當時我看完第一遍的時候,就感覺好像就是看了一部不咋樣的短片一樣,準備很快忘掉,上床睡覺。

但是裡面有些東西總是讓我感覺沒有那麼簡單......我躺在床上一直睡不着。

如果,我是說如果。

這部片子真的隻是想表達女性主義,LGBTQ,批判一些傳統陋習的話,那麼其實有些元素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比如女學生一開始計時的動作,一個人用大喇叭叫女學生去見表姐(為什麼是表姐?不是親姐?)為什麼要用大喇叭?為什麼餐桌上唱的是“浏陽河~”,為什麼車震旁邊的柱子上寫的是“請勿弄污”,為什麼KTV的女性來自世界各地?......

于是我決定再看一遍,弄清這個問題

事實證明,我真的不應該看這一遍。

三. 内核

再說一遍,我真的太希望自己是過度解讀了。我看的這一遍,我嘗試去用自己的拍攝思路去複刻導演的想法。

第一個鏡頭,是有着三個人物的關系,高低關系,一種隐性的壓迫,在第一場戲中,兩個女學生屬于弱勢地位,不理學生的老闆和其他女人勾搭上,很快被因為不要錢而被抛棄。

...

随後一個大喇叭喊着女學生去和表姐吃飯,路上吓退了幾個觊觎女學生的人。

到了餐桌上,表姐在唱浏陽河,一個中國傳統民謠,女學生被拉着一起唱。

...

到這裡,停一下,來思考思考。

為什麼要用大喇叭,這個大喇叭肯定是符号的象征,象征着一種通知,而且是強制的通知,而通知的人應該就是女學生表姐那邊的人,表姐唱的是浏陽河,中國内地傳統民謠,這又是一個香港短片。

...

女學生被拉着一起唱,代表女學生此時和表姐是同一身份,那如果這些想法都沒錯的話,女學生就是......(後面用H指代),表姐這些人代表的是......(後面用L指代)。這些我都厭惡的不想挑明了。

那回到第一個鏡頭,與女學生産生高低關系的老闆,去與另外一個女人進賓館,又被趕出來的這個是誰,由此想象,以前統治H,又和某個組織脫離的是哪個國家?

...

如果我們照着導演這個令人惡心的思路去想,後面的一切都說的通了。

女學生說自己之前談過男朋友,不是第一次,一個道士說不是第一次沒關系,八字合就行。

女學生代表的H不是就被占領過嗎,後面回歸了。但是在導演眼裡,真的是回歸嗎?隻是不情願的換男朋友而已。

...

酒桌上一群人開始給紅包,紅包代表着金錢,導演想說L他們想大力發展H的經濟。

導演認為,L這群人隻看重錢,認為恭喜發财,而隻有H才說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無語......

而迷信的人是誰呢,導演說是L,一群人L指着一個道士指點迷津。

...

最令我感到氣憤與惡心的,是KTV這個片段,一群女性,來自世界各地,其中就有廣東的圈圈?廣東和圈?指代什麼我也不想多說。

為什麼來自世界各地,因為導演認為L和世界各地建交是和KTV選人一樣的勾當。最後的狗吠,指代什麼,我想也不用多說,我感覺自己作為中國人被冒犯完了。

...

那後面的一切都解釋的通了。

為什麼車震旁寫的是“請勿弄污”,就是希望觀衆不要想污,這裡的這個橋段,有着完全不一樣的意思,導演認為,在做肮髒的勾當。

...

全片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有些H人想要independence,他們認為其他所有人都是天下烏鴉,都是一般黑。

為什麼?在我們的觀影中,我們認為那個男的,也許是個和女學生一起的人,但是最後女學生依舊開始計時,就代表着她認為這個男人和之前的老闆是一類人。

...

也就是說,這個女學生不希望有人的壓迫,也不希望現在表姐那群人所代表的L,也不喜歡那個男胖胖,也就是說沒有人能管住她。

如果聯想到新聞,是不是有一個地方的一些人不希望被管?

那個地方是不是H?

出片名的時候,四個高樓環繞,代表着一種束縛......

(順帶說明一下,L我想說的是land,土地,國土)

四.這是一部讓我感到惡心的短片

生理和心理上的惡心,我真心很希望這個就是過度解讀,但是我的觀影直覺告訴我,我可能是對的。

如果真的是對的,可能各大平台就要考慮下架一下這部片子的信息了。

寫這篇文章也是希望看看能不能啟發一些人,我頭一次希望那麼多人來反駁我,說這個片子完全沒這個意思,然後說服我。

另外,我之前也說了,這部片子是很“妙”的,“妙”在它用了一個完全精緻的外殼,讓大家相信它表達的就是外殼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想簡單的探讨LGBTQ,就是想批判一些不好的現象,讓我們認為隻是一個單純的爛片罷了。

而實際上,它想表達的,可能,可能,可能遠遠不止社會議題,而是想表達一些自己的私貨,暗戳戳的罵着一些她想罵的人,而這個導演是個什麼樣的人,我還需要說嗎?

我真心的希望我所想的内核是錯的,但是如果真的有這個意思。

那麼請這個短片離開國人的視線,走開,這裡不歡迎你。

(順帶說一下戛納拿獎這個事情,這個事情不好上升到戛納本身,作為一個專注于藝術的世界三大電影節,它完全可以用自認為高明的藝術性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