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說它真的想表達什麼,因為沒有傾向。但很多一閃而過令人難忘的情節,讓我以為它是在為女性發聲。
為什麼你不能和我在一起?于佩爾回過頭随意地和丈夫說:因為我不愛你。
安頓好孩子後,她告訴他們:我還年輕,還要出去快樂一下子。
在被指責幫助别的婦女堕胎是殺人時,她也搖擺和憂慮,但依然堅定地相信努力過更好的生活沒有錯。
站在街邊的妓女,接客後告别,連眼皮都不擡一下地吻一下鈔票的樣子。
下定決心來堕胎的女人們,躺在簡易手術台上開着玩笑。
謝謝你!你的方法成功了!我流了好多血,想像不到的多!——她激動地表達着這些,像是表達一件激動人心的好事。
七年生了六個孩子母親,絕望中仍然懷想着自己最後的美麗十六歲。
……
但這全部的力量随着她站上絞刑架戛然而止。


在獄中,她說:如果被判十年,出去時我就老了。——在這樣的境況中她所想的竟然還是生活,放縱,快樂,有歌聲有愛情的生活!我想起王小波在《似水流年》中有一段話,大緻是:雖然他們死法各異,但無一不存有強烈的活下去的欲望。我真希望他們能得到這些力量,繼續活下去。她的死因為她的渴望而顯得悲壯,與世界與他人沒有任何關系。她的愛恨也是如此。隻屬于她!
我好像看到有一群女人,在努力地蓬勃着,在裙邊和紅唇邊緣綻放出強悍的生命力。她們的眼淚和心碎都點到為止,好像随時都可以再投身于任何一種微不足道的意義。可人心和社會卻在把這一瞬間破土而出的火焰熄滅……甚至,這部電影選擇了一個男性叙述者:他是于佩爾角色的兒子,于是最後留在熒幕上的話是:

如果一定要有人背上十字架,是否應該像那個婦人一樣,眨着純善的眼睛說:讓我來吧。
ps: 有一些理解了為什麼有些時代的女性會那麼憤怒。
于佩爾年輕的時候真是飽滿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