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韩国第57届百想艺术大赏落下了帷幕,对于颁奖和影片是否值得这样,我不想做多赘述,韩国电影没有去年那样的《寄生虫》,《南山的部长》,《82年生的金智英》那样的爆款,今年的电影整体属于平庸。

获奖名单
《燃烧》剧组的刘亚仁,全钟瑞这次终于拿回了上次在百想0票的耻辱,两位演员分别凭借《无声》,《电话》拿回了影帝影后的桂冠。
对于最佳影片给了《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我的第一反应是⬇️

但是还好,没有乱来,最后还是把大赏给了,李濬益导演的《兹山鱼谱》。

看到这里,我才相信韩国电影是没有完的,即使住水分猪肉,但是韩国电影还是知道什么叫「电影」。
为什么《兹山鱼谱》会拿下大赏?因为他拍出了现在当代人所需的真正的「电影」。
李濬益上一部电影是《思悼》,讲诉了思悼世子的故事,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君与臣,父与子,这种本来属于中国文化差异的电影却让韩国拍了去,深受儒家文化思想浸润才能排出《思悼》这种,一面君臣,一面父亲的角色,就像有些人不适合皇帝,可是命运却偏偏要他们走向这条路,明朝皇帝那些事,不就正适合这个主题吗?
最适合中国文化的,我们有一大堆历史依据可以改编,我们有大量演员可以拍的历史片,却让韩国拍了去。
再到《兹山鱼谱》,讲述的是丁若铨因为信奉西方西洋学术被贬到一个叫黑山岛的地方,喜欢上当地的鱼类,从而写出了《兹山鱼谱》的故事。
你听这简介,像不像个大我们从初中高中就学到的各种文人骚客被贬做官抑郁然后写各种文章述心中苦还有写成千古名文的故事???
可是为什么我们拍不出来?而韩国这个被我们说小偷国的他们却拍出来了?是因为缺什么才拍什么吗?是受众不一对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我无从所知。
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的是,拍出这样的影片,受众的是一代一代的文化人,我们能从中获得新的创新,新的传承,鼓励的是一代的人。
浮躁的社会让人无所作为,看励志鸡汤的时候为什么,看一大会网红明星低学历就可以勇闯娱乐圈,看明星演员1.6亿票房就普通人要工作1800年.......很多时候,我看这些,为什么我们要高考,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兹山鱼谱》给了我们答案。
影片一开始就抛出了那个千古文人骚客流放的问题


因为信奉西洋天主教「人论自由」触碰了统治者的禁忌,封建社会的思想压迫导致如此。
兄弟三人分别来到不同的地方受刑,虽免了死罪,但却一生饱含沧桑被判处终生流放。

初来黑山岛的丁若铨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掉进了一个没有底洞的坑,他拼命呼救,拼命适应这里的环境,他觉得做好自己就好了,他也觉得她的人生完蛋了。
但是不同于他的想象,他很快的适应了黑山岛的环境,并且对周遭生活有了希望。
像不像安居乐道漂流一生的苏东坡?
像极了。
他与收留他的农家女相爱,相恋,相知,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再到后来的为他生儿育女。她照顾他一生,他为她奉献。
来到岛上,他喜欢上了鱼类,认识了岛上对鱼类博学精通的昌大。
昌大虽精通鱼类知识,但是却一心想读圣贤书,而丁若铨与之相反。
丁若铨洞知昌大好学且博读经书的事
但是昌大却反驳,他不与信奉西洋之学之人为耻。
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到最后的朝夕相处,昌大终于最后拜了丁若铨为师,丁若铨教他识字,昌大叫他识鱼。
在长期相处和社会浪潮的推浪中,在经历四经五书,礼仪春秋中,师徒的思想和过程中的摩擦也逐渐深化。
为什么昌大会自卑?
贱民身份,对做官有很深的向往。对自己内心知识空乏的嫉妒不自信。
当地的做官者不识字,而贱民则却能吞云吐雾,读书是为了获得父亲的赏识,能让他参加科举。
做了官之后呢?
看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被社会蹂躏成一地,做官者荼毒百姓,为官者应该秉持大义却沦为收刮民脂民膏,出生几日的孩童需要缴纳军服税。
为官者蛇鼠一窝,狼狈为奸。
最后自己为人之信仰被社会无情摧毁
丁若铨去世后,昌大回到黑山岛,丁若铨留下了一封信和已经写好的《兹山鱼谱》留给昌大。
丁若铨的一生的意义?
丁若铨一生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是他用一生的坚持和不屑去面对生活。“我们生在阴沟里,但是我们仍旧仰望星河。”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做自己想成为的人。李濬益用《兹山鱼谱》的浓厚的文化味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故事,他是每一个古代文人的象征,也是每个流浪者的故事。
《兹山鱼谱》为什么是一部纯正的文化电影?因为他把故事还给了故事,演员是推进来这个故事的,黑白的色调撑起视觉享受,空白留空的语言镜头让这种文化的东西更加深邃,师徒之间的友谊亦师亦友,思想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悖论,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一个人是无法对抗整个时代的走向的,但是一个人是可以反映时代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要走的路,人是,道亦是。
不是说《兹山鱼谱》多好,毛病也有,空白,语言,节奏和真正的文学欣赏性都不够强,但是它是真诚的讲了一个亘古的故事,他将电影还给了电影,讲好文化,拍好故事,纯碎的,不参杂私人的还给心之本质。
“人之初,性本善”大致就是这个道理。
看多可鸡汤文和现在的素食社会,把「读书无用论」的荼毒,低劣文化的影响,短视频文化兴起和,当代审美的标准日趋下降。
读书真的没用吗?你为了读书?
昌大给了我们答案。
我想,这样就是答案吧。
而这答案就随着影片最后,也是本片的非黑白色调,一望无际的黑山岛大海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