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當下的華語音樂市場,網紅歌已經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處角落了,大至主題樂園,小至一間咖啡店,一間餐吧,音樂始終都是離不開且我們現在的審美市場是絕對離不開的。
音樂從最先開始的發行黑膠唱片,再到發行專輯,實體CD,再到現在科技發達,用手機就可以購買數字專輯,手機在手,音樂我有。
華語樂壇其實一直是一個病态的環境,它經曆過黃金高峰期,到現在的華語樂壇的音樂已經往一個我越來越看不懂的方向持續瘋魔化。
自從《我是歌手》把節目唱火之後,加上《我是歌手第二季》的爆火,所有的綜藝制作者和廣告商就嗅到了商機,自此之後瘋狂産出音樂競技類綜藝。
觀衆們在經曆了一系列爛音綜的洗腦荼毒後,似乎已經忘記了什麼是「音樂」了,滿大街能跟着最新流行的歌嗨歌熱舞,卻不能沉澱下來聽一曲莫奈肖邦等。音綜的輪番轟炸已經形成了一種敏感的聽覺記憶,病态的改變明明很難聽,然後在微博的空瓶下清一色的「好聽」。人不用懷疑自己的審美,而是要保持一種獨立的人格鑒賞能力,你覺得難聽,他就是難聽。
《我們的歌》做到第三季了,第一二季我沒看過,但是我能知道,這個節目已經完全淪為笑柄且是一個要靠流量自嗨的時代了。
《我們的歌》初心是什麼?
讓經典的歌重唱,而不是創造新的歌,自然,論現如今的音樂制作能力,要麼無人問津,要麼順應潮流。
制作一張合格的專輯,且現如今華語樂壇那些掌握大流量的明星們制作一張專輯。不僅要考慮銷量,又要考慮藝術,又要考慮受衆。所以這就為什麼那麼多歌手頻頻翻車,因為他們選擇了口水,而不是音樂。
繞回來,《我們的歌》就很好笑地直接挪用了唱歌一直一個調的薛之謙,這種作為前輩歌手,自然他赢來了不止是争議,還有他那百年一調的無病呻吟式演唱。
當然與薛之謙并稱「前輩歌手」的,還有的就是齊秦、林子祥、楊千嬅。
而四位所謂的後輩歌手分别是胡夏、周興哲、張碧晨、錘娜麗莎、還有楊芸晴。
并不想評價他們在個人獨唱時間唱的怎麼樣,我想來聊聊這個節目的「可看性」
1.生硬且讓人驚訝的“意外選擇”
先是胡夏與楊千嬅合唱了一首《偏偏喜歡你》。唱的很難聽,這中男女聲搭調一個生活在内地,一個從小在香港一口流利的粵語口氣的人來唱,唱的如何毫無波瀾,各唱各的,最後觀衆一陣哇塞!
自然最後還要安排一個熱搜#楊千嬅胡夏合唱偏偏喜歡你
然後加上粉絲空瓶,營造滿滿的綜藝效果就好啦。
不止這這個drama的綜藝劇本,讓胡夏選了楊千嬅,楊千嬅拒絕了胡夏,胡夏輪空。
接着是周興哲與薛之謙合唱,錘娜麗莎跟周興哲一起搶薛之謙配對。
看的我啊。。。。。做節肯定是節目編導會做。
薛之謙與周興哲唱歌,薛之謙永遠那種「薛」式情歌在低聲吟唱,周興哲還好唱的不公不過,最為在外網點播量最高的華語男歌手居然輪到與網紅錘娜麗莎共搶流量導師真的笑話。
錘娜麗莎與薛之謙合唱更有意思,如臨網紅大型音樂會。錘的唱功聲調情感起伏在與薛之謙的合唱過程中,一半一半讓人都不知道網紅是否有唱功這回事了。
最後薛之謙選了錘娜麗莎,周興哲與胡夏競選楊千嬅,楊千嬅選了周興哲。
最後胡夏落選,輪空到最後選擇了林子祥。
華語樂壇到現在不知道是被什麼帶偏的,或許是短視頻流量的巨大沖力,現在的歌手、演員好像都能跨界唱歌。别人是唱則優則演,演而優則唱。可是我們現在哪有人有見過演唱俱佳的張國榮二代嗎?
沒有。也很難有。
這就來源于這幾位新人歌手的唱商了,胡夏出道2010年也有11年了,混迹各大綜藝,讓人開口永遠一首《那些年》。跟楊千嬅合唱和自己獨唱把自身音色雷同,無情感暴露出無疑。
再到張碧晨,不知道怎麼說,就是《涼涼》那個調,一直平,一直沒有情感的唱着自己。
更别提網紅歌手錘娜麗莎,選手歌手楊芸晴了。
可是最讓我震驚的是周興哲,選歌暴露了自己的短闆,氣短,無法跨上高音,嗓音重。。。作為一個外網播放量第一的華語男歌手,一到節目同質化。
節目形式吃了第一季的紅利,再讓老歌新唱想要一步步喚醒華語樂壇那些金子唱,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放眼現在的音綜市場,哪個不是這樣的?
先有《歌手》吃盡紅利,再有《金曲撈》想要撈回一些,最後變成了大型的追星現場,年輕演員緻敬前輩
表面說:“你永遠是我的偶像,我從小聽到大的。”
内心:“你沒我紅。”
這種音綜的大肆雷同就造就了低俗的審美,再加上這種要阏話題的綜藝,他們本意就不是想要做好綜藝,而是制造熱度。
胡夏楊千嬅上熱搜,薛之謙唱的怎麼樣上熱搜,楊芸晴沒被選上熱搜,林子祥唱的好穩上熱搜,帶好話題的營銷,恨不得住在熱搜上的綜藝。
一個音樂綜藝絕對避免不了話題與傳唱度挂鈎,可是在《歌手》這個老牌節目,随着最後一季《歌手:當打之年》宣布不再制作。
那些以前懷念的《百變大咖秀》制作了新一季可是仍舊避免不了再次塵封的局面。
這都在告訴我們什麼?
懷念的,永遠是最好的。
造就這一切的是什麼?
是我們的審美疲勞了。
也不管你信不信,華語樂壇的最高光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國内的音綜天花闆《歌手》已經一去不複返了,我們現在能聽的是周傑倫、孫燕姿、梁靜茹、林俊傑、王菲、陳奕迅這·······這沒一個你說的出口的歌手,都是一種印記。
我不明白很多事,現在的歌手從來不制作一張完整的專輯一直死磕音樂綜藝各大晚會,死死唱影視劇OST的“歌手”,是真“歌手”嗎?
我不明白,明明「唱商」這個東西能作為一個“歌手”必備的品質,什麼時候變得如此稀有,薛之謙,胡夏,張碧晨,楊芸晴怎麼會作為一個歌手而不知道自己沒有「唱商」?什麼時候全開麥變成了一種值得贊賞的行為,什麼時候音樂變成了比拼數字專輯銷量。
我不明白,我也無法明白。
不管你信不信
也不管你信不信,現在能還在堅持「華語音樂」的要麼糊到無人知曉,要麼就是像李榮浩,薛之謙之類生産滿滿的塑料垃圾,然後微博營銷,自然就是了,賺的朋滿缽滿。
不管你信不信,華語樂壇的男歌手都在枯萎,已經快要絕迹了,很難叫華語男歌手。而唯一還在産出的隻有靠彎彎那邊的。
不管你信不信,金曲獎即使糊到無人問津,他仍舊是華語樂壇最高的獎項。它曾經多輝煌我不必說,現在即使落寞也是一騎絕塵的存在。
它今年給我們産出了田馥甄的《無人知曉》,萬芳的《給你們》······這是最後一份女性作品,回望這個時代的音樂。
即使分量不中,即使獎項不公,我們仍舊是敬仰的。
不管你們是不是,反正本人是。
這種音樂不會停止的,資本早就盯上了這塊蛋糕,管你到底會不會唱出好的佳作,他們隻會在幕後笑話。
《我們的歌》我已經看不到初心了,我真的想知道,“我們的歌”在唱什麼,我們到底在聽什麼歌?
不知道,不明白,我也不理解,也沒有答案的。
浮浮沉沉一場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