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形容詞顯示不出量級,所以如果用百分為滿分,我覺得這部電影可以評120分。今天反反複複的看,終于在深夜将該片一絲不苟的看完了,我也決定以後不再追求看電影的數量(有些電影錯過就錯過吧,現在想想真浪費了太多時間在無聊的電影上,喜歡的電影反而看到寥寥草草,生活重心還是放在學習上),而是追求質量。應該說這是一部值得反複玩味的電影,最好選一個大片段的時間去看一下。該片是深度剖析人性之作,此外情節轉換很快,信息量也非常大,而且有很多争議之處,不知道導演究竟在表達什麼(例如,結尾女主角的嘔吐是何意思,是否代表女主角懷孕?),這也正是影片魅力所在吧。說實話,自己看電影的層次實在不高,理清情節就讓我頭痛,反反複複、颠來倒去才理清頭緒,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也是欣賞電影的基本能力(例如,藝考考題就可能問你,最後女孩所在旅店的門牌号是多少,來考驗觀影者獲取信息的能力)。電影的轉場很快,往往進入下一個鏡頭還持續着上個場景的聲音,對我們的注意力也是一個考驗。 電影由三對情侶,五個主要人物,以戲劇的方式聯系在了一起,牽一發而動全身。但影片的主要情節還是在醫生(李立中)和作家妻子(周郁芳)之間展開。一方面是丈夫一心想生組長,而不得,不斷重複單調的生活,和妻子缺乏溝通。另一方面妻子厭倦了單調的生活,丈夫又不是其創作苦悶的良好的傾訴者,再加上失去孩子的痛苦,雙方不能做到有效的溝通。影片中女主角傾訴的長鏡頭,是對二人關系的很好注解,将兩人的糾結狀态表現出來,豐富了女作家這樣一個苦悶的形象。夫妻雙方可能都沒有錯,但是作家真讓我覺得可怕、厭煩(特别是女作家,哈哈哈哈)。結尾醫生面臨事業、家庭雙重打擊下,進入到絕望的深淵,李立群對人物這種狀态的把握極為出色,可以說電影再其陰郁絕望的電影風格下,給演員留下了很大的發揮空間。除了把握中年夫婦的厭倦、煩悶的狀态,導演對台灣當代青年迷茫、頑劣的心理的描繪是準确的。 在畫面的色調上,我覺得楊德昌也别出新裁,不僅是一幅畫面上色彩的對比。轉場時,畫面的色彩也或是亮暗色形成強烈視覺沖擊,或是相承接。 理解能力實在有限,僅僅是個人觀點,而且難免挂一漏萬,真正還是去電影中感悟吧。
次日補充一點感悟:我覺得醫生悲劇結局在于其不懂得溝通,不管是對妻子、同事、還是最好的朋友,我們如果捕捉片中的隻言片語,會發現醫生溝通的缺乏,這樣醫生在自己的内心構建了一個世界:一個家庭和睦、有希望升職的世界,而現實又是另一個世界,當種種不幸降于醫生身上,他感受到的是巨大的心理落差,因而也必然導緻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