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9
前言:
看完才知道本片是王家卫处女作,我觉得风格已经挺成熟了-即便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但本片却超出预期。
看之前我对王家卫还是有些抵触心理的,不光是单纯因为他的作品,也是因为他在国内(文艺圈)太受推崇和吹捧,对他则有些敬而远之。
对王家卫的态度比较复杂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本人的作品在文艺和商业、爱情和警匪之间暧昧摆荡,在一二流之间徘徊。我不敢相信能拍出《春光乍泄》和《重庆森林》的人还会拍出烂俗的《繁花》。
简评:
王家卫拍的警匪片(其他港片我没看过)就像美国对黑帮和西部的戏剧化处理一样,放大了其浪漫和神话色彩 ,营造出英雄主义/大佬情结。这种处理必然导致和现实生活产生距离,不过是否必要吗?在强化了某些东西的同时必然也导致了一些东西被忽视。通过夸张的视听手段渲染,甚至是直接的冲击力营造出暴力美学和惨烈奇观。如处在生死边缘的人,钱财和生命似乎都轻而易举可以得到或抛弃,而欲望诉求却被凸显强化-“只想威风过一次,当一日英雄”。观看这类虚构作品就像看成人童话,明知道是虚假的却依旧选择相信。
本片聚焦于香港底层社会年轻人混乱的生活,在情谊和残酷现实之间的两难境地;善恶的并置、霓虹都市和阴暗市井的反差。但风格和表达方式则和同样描绘底层人物悲剧的《小武》大相径庭。
这样的作品评价容易两极分化。总体来说观感很强烈,一方面对视听风格和狗血的剧情十分排斥,一方面强烈的情感体验又深深吸引和触动着我。本片像《阿诺拉》一样混乱且爆裂,然而主旨内核却隐藏于悲剧的另一面-深井中的悲悯与情感微光。关键在于,这样的爆裂美学如何做到不过度、尤其是不能用直接的感官体验吞没了情感思考,不能将悲剧掩盖了批判反思。
此外,还是觉得不如戈达尔深刻和纯粹(原谅我用这个词),个人总是处在被动的关系中,缺少个人主动的思考。
本片王家卫的质感已经有了,抽帧形成动画的质感,强化了运动效果。不过那些做作的诗意句子实在无厘头让人出戏。对于营造大片场面和奇观我觉得是做作,费力费钱还失真,本末倒置。
ps. 求名求利求情者难全,讲求太多必然引起纷争,出来混没有好下场…(有的话也拍不出来)
维度 ★(1-10) 备注
思想深度(学术文本价值) 7.7
个人感受(观众传播价值) 8.0
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2
叙事水平(文学价值) 7.7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专业价值) 7.9
25.6.1 小西天
王家卫影展第一部
王家卫处女作的爆裂美学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张艺谋的双料金狮:城乡沟壑中的女性求索 ——《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的纪实美学和现实互文 公众号图文版:张艺谋的双料金狮:城乡沟壑中的女性求索 - 微信公众平台1️⃣简评与观感《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90年代的两部现实主义杰作,二者不仅在情节、风格上有高度相似性,而且都先后荣获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
简评-第五代发轫作
C 5-简评:观影体验实在很一般,影像贫瘠不堪、情节一样僵死无力,镜头毫无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镜头间也不具张力。播音腔的配音,样板戏的表演,摄影的确有新意,但总体上十分鸡肋-节奏不稳、形式和内容的不协调,也只有在这个特殊时段才会产生出 ...
札记-随感-简评
评分:B- 6.6/6.7前言:机缘巧合来看第二部该导演的电影,听说是和《扒手》一样地动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视听更为程式化、丝滑的长镜头减少了,诗意和美感也有所丧失(或者说侧重发生了变化)。简评:有着《男人的争斗》的开头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为何中规中矩?
评分:B-6.8二刷观感依旧非常一般,但已经完全将其把戏看透了。没有见过如此自作聪明、匠气与说教气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图作为系统性的影评,只是将札记分集整理。)前言:和《红高粱》一样,正好是九个月后在影院重温。依旧是重估的目的。初 ...
简评
B7.5-虽然绝对不算多么精致的杰作-略显单调和平淡了一些,但私心很喜欢,很纯粹的片子,三星半。一个月以来每周找资源都以译制片失败告终。等待了三周以为找到了资源,结果依旧是俄语译制片加英俄字幕,无可忍受。终于看上了繁体中文字幕版-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