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巨星》在中國内地票房高達7.47億。
據了解,《神秘巨星》的制作成本為5億盧比,合5000萬元人民币,雖然有阿爾米汗這塊招牌,但在印度僅拿到8.3億盧比,合8300萬元票房,投入産出比為166%。不過《神秘巨星》是一部分賬片,印度片方可以拿到國内票房分賬的25%,分賬收益大約在1.87億。
《神秘巨星》在國内的票房分賬雖然不用考慮制作成本,但是,譯制、送審、代理等成本約500萬,再加上3000萬宣發,國内成本共計約3500萬。《神秘巨星》在國内上映後,票房高達7.47億,投入産出比便将近2200%。國内投資方孔雀山影業和創世星影業也淨賺1億左右。
本科以下觀影人群占比72.7%,阿爾米汗标簽、家暴、女權成就高票房
票房大賣背後,不隻是阿爾米汗标簽在《摔爸》後國民度提高,還有對受教育程度相對更低的人群的深入影響,以及對女性平權、家暴等社會問題在國内引起的情感共鳴。
1、阿爾米汗的國民度提高
“阿爾米汗參演,必屬精品”,這句話并非虛傳。之前,《三傻》、《摔爸》都是9.1分,《我的個神啊》也有8.3分。從《三傻》到《摔爸》,阿爾米汗在國内的影響力一步步從網絡轉戰大銀幕。2017年,《摔爸》以12億的票房震驚了國内電影市場,非好萊塢引進片甚至因此更受關注。
《神秘巨星》在上映過程中,阿爾米汗與鄧超吃皮蛋、與黃渤鬥舞、與劉國梁打乒乓球,忙得不亦樂乎,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神秘巨星》的曝光度。
而且,阿爾米汗電影的顯著特點是在娛樂中反映現實。《三傻》諷刺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以及貧富差距,《我的個神啊》則關注宗教問題,《摔爸》聚焦女性平權問題,《神秘巨星》除了延續女性平權,又将家暴引入其中。
2、受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下的占比72.7%
據第三方票務平台數據統計,《神秘巨星》的觀影人群中,受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下的占比72.7%,而在之前的《摔爸》中,這個數據僅為36.3%。
《神秘巨星》和《摔爸》都涉及到女性平權。一般來說,受教育程度與個人經濟水平呈正相關,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女性經濟獨立能力更強,而随着經濟獨立,女性的平權意識覺醒得更早。《神秘巨星》中,追夢的女兒也是在經濟獨立後才逐漸擺脫男權控制。
反之,對于受教育程度更低的女性而言,經濟若不能獨立,便難免受男權壓制,即便平權意識覺醒,也無力反抗,陷入《神秘巨星》中“母親”的矛盾裡,同時也更渴望實現平權,因而與影片共鳴感更強。
3、引入受家暴的母女這條主線,直接抨擊男權壓制
據統計,中國家庭中有30%的家庭中發生過家暴。這種大面積的家暴存在也成為《神秘巨星》在中國大賣的土壤。
另外,《摔爸》中,女兒的平權意識是在父權壓制下逐漸覺醒的,女權不僅被動而且依附于男權本身。而《神秘巨星》盡管仍然從父親的視角來貫穿整個故事,但不僅有女兒“開挂”站上人生巅峰,更展現了母親所經曆的想脫離而不得的矛盾過程,最終選擇徹底與男權壓制決裂,引導女性中雙重社會身份的平權意識覺醒。
《神秘巨星》作為2018年首部非好萊塢分賬片,一上映便走出了令人驚喜的票房曲線,不僅讓市場再一次看到引進片的爆發力,也讓觀衆再次感受國産影片與國外影片的差距。
2017年的引進片《摔爸》《天才槍手》《一條狗的使命》《尋夢環遊記》《愛樂之城》等都收獲了超出預期的票房,更多觀衆開始感歎,中國為什麼沒有這樣的電影?
實際上,中國當下的社會生态中,階層矛盾、貧富差距、重男輕女、家庭暴力、兒童性侵、法律漏洞可做電影題材的比比皆是,并不缺乏孵化好電影的土壤。然而國内對影視劇的審查大多是“一竿子打死”,對于敏感的題材,社會的黑暗面,能掩則掩,導演、編劇最好碰也别碰。而且,雖然中國不缺好演員,但有名的好演員極缺。
另外,國内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大環境趨于功利,影視的暴利使熱錢彙聚于此,為了快速圈錢,影視的娛樂功能被大幅強化,IP+流量明星的配置使衆多投資者嘗到甜頭後繼續加碼。而影視劇的社會功能,在娛樂至死的觀衆面前,存在感越來越弱。
資本和觀衆都在向理性回歸,現實題材、關注内容、非好萊塢成關鍵詞
然而慶幸的是,2017年的影市驚喜不斷,《戰狼2》《二十二》《嘉年華》《岡仁波齊》《七十七天》《芳華》等影片都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票房。引進片中,小成本的批片也遇到了最好的時機。而《鲛珠傳》《三生三世》票房失利,也在不斷印證着國内市場上,資本和觀衆都在向理性回歸。
當前,國内影市已呈現出如下幾大趨勢:
1、現實題材邊界不斷擴大
盡管國内的尺度在短時間内不會發生太大變化,但對現實題材的邊界正在不斷擴大。
如果說涉及慰安婦題材的《二十二》以及涉及越戰的《芳華》都是在過去的敏感題材上撕開一道口子,那麼聚焦藏民朝聖的《岡仁波齊》便是對信仰的拷問,關注未成年性侵的《嘉年華》更是對當下社會問題的直接展現。
未來,大銀幕上會更直接地揭露、探讨社會問題,國家瘡痍不再掩蓋之日便是國家真正強大之時。
2、觀衆對好内容更加看重,流量明星不再是圈錢利器
2017年,拿到56億票房的《戰狼2》中,沒有一個流量小鮮肉,張翰也因該片一洗往日霸道總裁的形象。同期上映的《建軍大業》彙聚了半個演藝圈的小鮮肉,依然被《戰狼2》碾壓票房。另外,楊洋、劉亦菲的《三生三世》未完成保底,王大陸、張天愛的《鲛珠傳》口碑票房雙撲……流量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已大不如前。
觀衆開始撇開顔值更關注電影内容本身。《摔爸》《尋夢環遊記》《芳華》都是口碑帶動票房實現逆襲,反映了觀衆影片鑒别力、欣賞力的提高。
市場回歸理性給了好電影更大的機會,資本也會在市場帶動下走向正軌,盲目圈錢時代将不再。
3、非好萊塢引進片迎來春天
好萊塢大片仍然具備相當的票房号召力,但已不再呈壟斷之勢。2017年,《速8》《變5》勢頭依然強勁,但《摔爸》《尋夢環遊記》票房都将近12億,超越了《蜘蛛俠》、《極限特工》等IP。非好萊塢引進片已經迎來春天,形成熱潮。
相對于好萊塢重工業的大制作影片,非好萊塢引進片成本更低,票房即便失利也損失不大,但票房大賣便是暴利。
2017年,《你的名字。》成本1900萬,票房5.77億,投入産出比3000%;《愛樂之城》成本1000萬,票房2.47億,投入産出比2470%;《天才槍手》成本330萬,票房2.71億,投入産出比821%;《神秘巨星》投入産出比有望達2300%;《一條狗的使命》投資方淨收入1.5億;《生化危機》淨收入近1億……
另外,由于引進片内容植根他國,即便涉及話題相對敏感,也更容易過審。
國内影市畸形發展的部分正在被逐漸修正,無論是國産片還是引進片都較以往更接近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