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
《魔戒三部曲》對人的啟發,在于魔戒。凝視魔戒,人性動搖,這反映了人的主體與欲求的鬥争關系。《魔戒》較好的描述了動搖的過程,因此有些文學性。
《封神第一部》講的是人事,不幹神事。殷纣反對諸侯,反對兒子,反對叔父,反對宗法,反對天命。他要的是什麼?他有怎樣的轉變?
姬發從尊殷纣轉為尊姬昌,他是怎麼轉變的?轉變的關鍵過程在哪裡?
這些問題在影片走馬章台式的剪輯中不曾得到解答。
文化
天譴由纣王亂父子、君臣、兄弟三倫而發。昆侖諸仙預見蒼生蒙難而救世,救世之則在于封神榜,打開封神榜就能中和天譴。
如果将倫理視作道德的外化體現,那麼纣王道德缺損,上天方才降下譴責。開啟封神榜就能讓上天收回譴責,回複常态。
然而封神榜不會選擇開啟自己的人,它不作道德判斷。作道德判斷的人是拿着封神榜的人,也就是姜子牙。
這裡有大問題。打開封神榜就能避免天譴,那至惡之人不也能持封神榜而将天下為己用了嗎?一個惡人亦能免于天譴,可見上天并不公正。既然上天不公,對于内在縱欲不節之人,惑亂蒼生之人,也可以熟視無睹,那麼它便不具備絕對的客觀性,如何能為上天?
獲取封神榜的資格,完全在于力量。誰的拳頭大,誰就能得到封神榜。那麼隻要我打倒所有人,獲得封神榜,就可以為所欲為而不受懲戒。即使是申公豹的師傅通天教主,也能持封神榜而恣肆。這本質上是一種以權力為大的價值觀念。
一般人所說邪不壓正,這往往是在天譴規則失效的情況下,面對着權力、力量的背景,而産生的對内在德性的盼求與信念。中國傳統文化,尤其在商周之際,王聖一體,内在德性到位了,才有資格具備力量、使用力量。這是因為唯有如此,方能善用力量,造福蒼生。
此片把由内在德性感召到的天道認可,改造成了靠力量就能巧取豪奪的玩具。
結語
這個電影講了什麼?纣王反天。天都不成立,反又怎能成立?所謂史詩,是聖人與英雄之路,即人的内在成長與外部世界的發展趨勢達成統一的故事。這個電影對内在成長的描述模棱兩可,對外部世界的塑造缺乏真意。簡言之,這不是史詩電影,而是披着大場面的“奪寶奇兵”。
此片既沒有文化根本,也缺乏對人性的深刻探讨。
令我感到遺憾的是:它沒有文化也就罷了,居然還試圖用成王敗寇的價值觀偷梁換柱。在封神榜面前,天道就是笑話。我看封神榜也不必叫封神榜,稱之為免死金牌也可以。
如果你見識充分,就知道這不是某一部電影的問題,而是當今東亞文藝作品文化本位缺失的常态。這背後,是人不知曉生命的出路在何處,沒有光明的道路說給人們知曉。纣王無道,時人尚且知曉要恢複正道。如今連道本身也沒有人知曉了。
好在此片隻要不細看,還是流暢的。我以之為合格的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