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念念不忘,也隻能點到為止—評電影《過往人生》

...

電影圍繞着“因緣”這個概念,強調在偌大世界能夠相遇,不論是擦肩而過,或是相知相識,都意味着雙方在前世有着很深的羁絆。諾拉與海聖原本是懵懵懂懂卻互相喜歡的兒時玩伴,在女方舉家移民後,緣分戛然而止。

十二歲的女主娜英移民加拿大前,告訴男主海聖:因為韓國沒有人得過諾貝爾獎,所以她要去國外追夢。二十多歲的女主因為身為導演的父親發布新片後,意外發現男主在電影宣傳的網頁上留言,說:自己是娜英的兒時玩伴,想找她。終于,失聯十多年的兩人于網上重逢了。

...

當娜英成了Nora(諾拉),而海聖依舊是海聖。兩人從開始視頻聊天時的生澀,到後來仿佛回到舊時光一般,可以天南地北的無話不聊。縱使山南水北,你的白天,我的黑夜,依舊無法抵擋兩人想見到彼此,分享每天生活的點點滴滴。

女主找到自己喜歡的寫作,目标朝着普立茲獎前進。她告訴男主,當手頭上的編劇工作完成後,就會去當駐村藝術家。暫時無法去首爾的諾拉問海聖何時會到紐約見她。

服完韓國義務兵役後,仍在大學就讀工程學的海聖告訴諾拉,他所申請的交換生計劃預計是在一年半後才能獲準。兩人可以每天視頻交流,但要面對面見面,現在的他有心無力。

...

諾拉在出發前往駐村地點前,告訴海聖,兩人暫時不要聯絡好了。海聖知道諾拉的意思,他對諾拉說不用抱歉,畢竟兩人沒有在交往。諾拉很快的在駐村時與同樣身為作家的亞瑟展開戀情,而步入職場後的海聖也交往了女友。

網上道别,又是十多年,一轉眼兩人都已過了而立之年。諾拉嫁給了同為作家的亞瑟,而海聖因為對于結婚沒共識,與當時交往的女友分手了。

海聖以度假之名獨自來到紐約,盡管不願承認,但是身旁朋友都明白,他是為了諾拉而來。

她即将與十多年沒聯絡的海聖約在紐約見面。身為丈夫的亞瑟表示理解此種屬于青梅竹馬的聚會。不反對,不阻擋,甚至還會在海聖飛離紐約前,三個人一起碰面吃晚餐。身為作家的亞瑟自嘲自己像是諾拉與海聖重逢裡的絆腳石,打亂了美好的遇見。

...

相隔二十多年後,這對青梅竹馬在紐約見了面。諾拉善盡地主之誼,帶着海聖走遍紐約的大街小巷,一起搭渡輪、地鐵,一起去遊樂園。從白天到日落,從布魯克林大橋到自由女神再到最後分别前的酒吧裡。兩人始終沒有出現任何逾矩的行為,僅僅是無數個眼神,無數次欲言又止,就足以讓人心碎。

電影開場略帶玄機,在近尾聲處給了答案。鏡頭定格在三人同框的畫面,海聖在左,娜英正中間,亞瑟在右。海聖對娜英的戀戀不舍,對她的念念不忘,一旁的亞瑟心知肚明,更将所有互動看在眼裡。

娜英在海聖面前不諱言自己是移民兩次才能住在紐約,實現作家夢。嫁給亞瑟一方面是談得來,一方面是可以讓她更快取得綠卡,且亞瑟與自己的父母也處得不錯。

...

海聖也對娜英直言,自己在韓國隻算擁有普通工作,領着普通的薪水。身為家中獨子,至今仍與父母同住。如果要結婚的話,大概需要再更努力賺錢,這也是他上一段戀情無疾而終的原因。

在海聖搭車離開之前,他問諾拉:“如果我們把這一世當作是前世的話,來世的我們是否會跟現在有所不同呢?”目送海聖離開之後,諾拉再也止不住淚水。這不是經過包裝的完美愛情故事,而是有些殘忍卻如此深刻的真實人生。

...

曾經,二十多歲的諾拉與海聖于網絡重逢時心裡十分悸動,可她清楚自己已融不進韓國的生活,而海聖無法為她離開韓國。如今,三十多歲的她,當面聽到海聖對她訴說多年來的思念,不動容是假,沒有心動是假。可所有的念念不忘,也隻能點到為止。

想起李商隐《錦瑟》中的最後一句詩:“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