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二次看《偷自行車的人》,帶着一種拉片的想法去看的,發現其中的鏡頭技巧數不勝數,運用得恰如其分,以至于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完全沒有意識到。

它主要講了男主角裡奇為了保住工作贖回了自行車,但在第一天工作的時候就被偷走了,随後與孩子一起找車,終無所獲,最後在孩子面前偷車被抓的經過。影片開始是一段招工戲,裡奇單獨坐在邊上。裡奇獲得了一份貼海報的工作,但是需要一輛自行車。于是妻子把自己的嫁妝當了錢贖回了自行車。自行車意味着有工作,有工作意味着家庭與生活,因此,自行車承載着裡奇一家人的未來,意義重大。這裡導演設置了一場見神婆的戲碼,一方面鏡頭的移動讓觀衆為自行車捏了一把汗,一方面給神婆後邊的出場擺了鋪墊。導演還設置了夫妻兩人的甜蜜互動,以及給了兩個孩子的一些鏡頭。第二天,裡奇帶着孩子出門,導演再次用鏡頭跟我們開了個玩笑,讓我們以為是送孩子去上學,沒想到是打童工。裡奇自己則工作去了。鏡頭多次提醒有盜賊團隊。黑市找自行車一段鏡頭抖動,失焦,快速平移,加上畫面當中密密麻麻的自行車,眩暈的畫面效果極佳。教堂一段诙諧幽默。後邊在溺水一段,導演也運用鏡頭令我們和父親一塊擔心起來,畫面的共情力是很強的。接下來一段餐館戲則是直接将貧富差距擺在觀衆面前,是片中很殘忍的一段。畫面在孩子和另一桌的富家子弟之間切換。再者是結尾處表現男主踟蹰不定的來回移動,構圖引導到自行車上。以及小孩看見父親被抓的過程,鏡頭推進小孩子,從左到右,表現力極強。最後男主消失在人群中。

本片拍攝于二戰之後。意大利經濟大蕭條。童工,失業,滿牆的被套,滿路的掃地工,教堂裡全是流浪漢。影片雖然着重描寫裡奇的悲慘經曆,描寫了偷盜團隊的無賴,老頭子的私心,但也同時展現了人們淳樸的一面,男主有默默支持他的妻子孩子,幫他一起找車的朋友,一群人救溺水的孩子,教堂免費剃胡子和提供吃的,最後車主也看在孩子的份上原諒了男主。男主的經曆一方面是小偷直接導緻的,但後來我們發現小偷家也破爛不堪勉強度日,似乎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糟糕的社會狀況。影片中多次表示男主的經曆不是個例而是一群人(或一代人)的共同的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