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买不起幸福的时候,我们绝不应该走得离橱窗太近,盯着幸福出神。

莎士比亚的这句话送给老秦和常娟,《朝云暮雨》的两个主人公。

...
注意那双球鞋,在影片中是很重要的线索

这部电影拥有让人赏心悦目的画面,张国立也充分运用了大量镜头语言。

远景,近景,长镜头本片交替使用非常频繁,有一处气窗的手法,让我印象深刻——在影片最后,大年除夕的夜晚,老秦和常娟在封闭的厨房里,透过仅有的一扇小窗口去看除夕的烟花,厨房的灰色调与那一扇小窗中的鲜艳颜色形成了强烈反差。

另外色彩上有黄色的油菜花田,碧绿的湖水,鲜血,白色的婚纱,五颜六色的假发,这些颜色的出现每次都非常抢眼,每一次的出现都能让观众注意到。

而如此美的镜头所映衬的,却是两个鲜血淋漓的人。

在黑暗处共寻烛光,在血中互舔伤口,在井中一同仰望井口唯一的那一片蓝,老秦和常娟这俩人,是爱情么?命搭子吧。

当两个复杂的人走到一起时,当他们处在同一个画面时,要如何去吸引观众?

要有秘密,要隐藏,要揭露,要相爱相杀,要纠缠。

范伟扮演的老秦和周冬雨扮演的常娟成功做到了这些。

他们是相同的。

他们是不同的。

他们不同而又相同。

...
杨皓宇扮演的村长非常传神,那种说亲不亲,说远不远,看似为你着想,但是都能读出画外音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里面扔笔那段,表演得相当精彩

而常娟唯一的亲人,叔叔,已经不想跟她有任何联系了,因此她在监狱门口饿了两天,直到遇到了老秦。

他们都有不堪回首的往事,他们需要拥有共同的自我认知的另一半,需要一个同样卑微而落魄的另一半,他们很清楚自己没有资格去寻求更好的幸福。

他们还会相杀——看似老实的老秦也会露出野兽的一面,常娟也会展现婊子的气场,二者那一场家暴戏份看得让人惊心动魄,常娟用玻璃的自刎,极度让人不适,而最后常娟的那句话更是让人震撼,把影片的阴暗基调推到了高峰——

你觉得我们这样的两个人配要孩子吗?

他们需要互舔伤口,这个世界对于他们都是残酷的,在这种窘迫和残酷中,二人产生了一种感情,说不上是亲情还是爱情,是利用,还是甘心被利用。

而当真相被揭露时,当我们知道为什么常娟需要老秦的钱,常娟为什么要买那双鞋时,常娟的真实经历成为了催化剂,她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更被放到了自我牺牲的神女的位置,哀其不幸,也理解她为何不争。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经历如此的痛苦,怎能不让人心痛。

最后结局时,老秦面对自杀失败成为植物人的常娟不离不弃的照顾,已经不是简单的欲望了,这种相同的悲惨境遇和他们在生活中的努力挣扎。这种人的挣扎和自虐,便是影片的内核,包裹在喜感的外皮之下,它触动的,是观众的灵魂。

常娟活着就是为了赎罪,而这个婚纱算是她唯一的为自己所想的小小的奢望

常娟用老秦的钱完成了赎罪,但是她亏欠老秦的恩情,又成了孽缘,而对老秦而言,会不会常娟就是命中注定是他赎罪的对象?

最后我要说的,就是这个电影的商业性卖点在那里,也就是它的剧情,是与《隐入尘烟》非常类似的手法。

单靠演技,看美的镜头,靠凄苦的剧情,是无法让观众买票的,而这类题材的创作者们靠什么来产出票房?

靠的是人类卑劣的本能,即对安全环境的多巴胺式的满足感——简单点说,就是为自己没有处于影片中人物的领域而庆幸,因自己目前的领域而产生满足感,这种方法用在现实主义和恐怖片上,都是一个道理。

我们在影片里看到两个杀人犯的自我折磨,看到一个不算圆满的结局,看到两个人的互相可怜,人是会同情的,同时也会有那种多巴胺式的满足感

尽管大家都会否认这一点。

《隐入尘烟》中,更多揭露的是周围社会的不公平被施加于无辜的两人,而本片中的不幸,也有命运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主人公本身的问题造成的罪。

所以,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两个爱人在逆境中的不屈服和顽强的爱意,而是两个罪人的赎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