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是我第一次接觸法國新浪潮,作者電影無與倫比的獨特視角,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天窗。
《四百擊》是特呂弗的處女作,故事很簡單,講述一個男孩不斷與世界作力量懸殊的抗争,最後成功逃離的故事。忘掉那個飄渺虛無的名頭,這是一部真誠而殘酷的電影,平淡的生活,冷漠的鏡頭,單調的配音,戲谑地拍攝着安東尼的生活,卻比任何我所見到的電影更要打動人心,催人淚下。無力感,一種溯源于生活的無力感将我湮沒。人們總是被無窮無盡的繁瑣壓迫。學校,家庭,監獄,他在此中被團團包圍,少年怎甘于陷入囹圄,因此,他不斷跌跌撞撞的逃避。熱愛巴爾紮克,作文卻被老師污蔑成抄襲;不忍老師的謾罵,索性就逃學,卻又戲劇性地撞見母親與情人接吻;被繼父扇耳光,負氣離家躲進印刷廠;最後被殘忍的現實擊打得暈頭轉向,父母親手将他送進監獄在警車裡,他抓緊欄杆向外眺望,一個安靜卻滿身傷痕的少年的孱弱的靈魂顫抖着赤裸地展現,無聲的眼淚,嗒然若喪。powerlessness
我在期間哭得不能自已,同為少年的我與他産生了默契的共鳴。難道就此被生活打敗嗎?特呂弗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因此,在影片的末尾,安東尼從監獄裡再次逃跑了,但,這一次,不再是躲避。五分鐘奔跑的長鏡頭是迷茫,還是希望,少年的未來何去何從,who knows? However 直面現實吧!追求自由吧!生活,豈能就此将我打倒?面對大海我無限慚愧,年華虛度,空有一身疲倦,縱然如此,我也要以夢為馬,活得像泰山刻石驚濤裂岸的第一筆。
"You know,you can run,but you can't be caught"
最後,用一首我在晚修裡寫的小詩結尾
《論自由》
平凡枯燥的夜
暗流湧動
浸濕了我的思想
它再不能輕盈地飛翔
遠方的海浪
我聽見它邈遠的呼喚
帶來濕潤的鹽
舌尖細細品嘗
你生來屬于大海
終将回歸大海
是親切的擁抱
是母親
是心靈的港灣
如果我死了
請将我的骸骨
灑在波詭雲橘的海浪中
讓它帶着我自由的靈魂
不息地翻滾流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