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去過書店了?當Kindle、有聲書等現代科技的便利産物占領了我們的生活時,不知不覺間,原來承包了每個月期待的路邊報刊亭或者整齊擺着封面裝幀精美書籍的書店變成了遙遠的記憶。你想過如果沒有了書店,生活會有什麼變化嗎?可能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不會,但是當點開電子書時,那種和紙張與文字的距離感又會讓人感到心裡空落落的。書店裡,由店主精心挑選陳列出的書與獨特的氛圍是不能用現代科技比拟的感官刺激。

...

2017年的電影《書店》大概是一部充滿“掙紮”的片子,女主人公弗洛倫斯喪夫之後,來到了偏遠的海濱小鎮哈堡,她搬進了當地一個破破爛爛的老屋,她傾盡所有把那裡改造成了一家書店。弗洛倫斯為整個小鎮帶來了文化氣息,大家都将書店當作了新世界,她結識了與自己興趣相投的古怪紳士愛德慕。然而,弗洛倫斯開設書店的計劃從一開始就不是那麼順利,當地名流從中作梗想利用權勢讓她的計劃流産,并将她趕出小鎮。


弗洛倫斯守護老屋書店不僅是為了生計,還是為了捍衛自我夢想。《書店》不是一部偏向溫情的電影,它沒有書店與顧客的治愈系故事,隻有一個普通女人與全世界為敵,卻不敗下陣來的勇氣,哪怕最後她與她的書店同歸于盡,她曾執着過的會被人看到。

書店是記憶的載體

弗洛倫斯執着于開書店的原因很簡單,一是她覺得這個小鎮需要一個書店,二是因為她與丈夫曾經就是在倫敦的一家書店相識的。在讀書時,她感覺丈夫還是在自己的身邊。有趣的一點是,《書店》并沒有提到弗洛倫斯的丈夫是一個怎樣的人或者他們間有什麼動人的愛情故事,弗洛倫斯對丈夫的愛是含蓄深沉的。她沒有忘記他,想用開一家書店來延續他們共同的甜蜜回憶,但這一段在電影中成為了空白。

...

弗洛倫斯選擇了将小鎮上一處廢棄的老屋作為店面與自己的住處,她付出了很多精力與金錢重新翻修。在弗洛倫斯到來之前,鎮上的人們對于閑置老屋持漠視的态度,它就像是小鎮上的一塊傷疤,不痛不癢,卻很别扭。屋裡水管堵塞、有一股發黴的味道、屋頂塌陷,人們都說這不是可以住的屋子。


按照道理來說,有人願意接手破舊的老屋是件幸事,然而,以加瑪特夫人為首的當地名流将弗洛倫斯視為了眼中釘,從她開始裝修老屋的那一刻起,便輪番軟硬兼施地勸她放棄将老屋改造成書店這件事。


為什麼他們如此敵視弗洛倫斯呢?加瑪特夫人明确地和弗洛倫斯說過,老屋還是成為藝術中心比較妥當,小鎮上有很多其他房子可供弗洛倫斯選擇,她沒有必要挑這麼一個破爛的屋子。加瑪特夫人不是反對鎮上開書店,而是看不慣“外來者”弗洛倫斯将老屋“搶”走了。


《書店》沒有說明老屋對于鎮上的人有何特殊意義,也許即使它被鎮上人“遺棄”,但老屋也是人們的記憶載體之一。由加瑪特夫人的勸退理由可以看出,改造老屋的計劃不應該由弗洛倫斯這個外鄉人進行,而是應由她來完成。老屋的所有權可以說是加瑪特夫人地位的象征,建造藝術中心這項宏偉的計劃凸顯了她高貴的品味,而打亂她計劃的竟是一個平庸的女人,這讓她又氣又恨。

書籍中蘊含的孤獨氣質

從第一次受邀出席加瑪特夫人的宴會,弗洛倫斯便明白了問題的棘手性。雖然加瑪特夫人笑着勸她放棄老屋,但是弗洛倫斯感受不到絲毫的友善。作為外鄉人,面對當地有權有勢者的警告,弗洛倫斯從容不迫地無視了加瑪特夫人的“高壓政策”,她心中隻想着老屋現在是自己的家,她不可能将翻修好的老屋拱手讓人使自己無家可歸。

...

弗洛倫斯輕松應對周圍的壓力,書店順利開張了。她收到了小鎮上唯一熱愛閱讀,永遠不肯離開自己家的獨居老人愛德慕的信,他寫道,對于小鎮上有了書店這件事十分開心,如果可以,希望弗洛倫斯定期為他郵寄新到的書。這是老屋書店的第一位客人。


弗洛倫斯将挑選好的書《華氏451》莊重地包上了牛皮紙,用繩子捆好,仿佛在進行某種儀式。愛德慕與弗洛倫斯一樣,尊重讀書這回事。他是一位古怪的老人,面前總是堆着書。電影中的一個鏡頭令我印象深刻:愛德慕認為書中内容是渾然天成,而不是作者寫的,他将印着查爾斯·狄更斯畫像的書皮扔進了火裡。愛德慕對于書有着獨特的看法,他讨厭勃朗特姐妹,但當弗洛倫斯向他詢問納博科夫的《洛麗塔》放在店裡賣好不好時,他說《洛麗塔》不能用好壞來衡量。

...

熱愛書籍培養了愛德慕一種孤獨氣質,這種孤獨也是被逼無奈的。他一直不肯離開自己房子的原因是鎮上總是流傳着關于他和他妻子的謠言。别人說,愛德慕的妻子在蜜月期間,為了摘下桑葚給他做蛋糕,不小心失足溺死了,他活在回憶中,所以不願出門。然而,當愛德慕邀請弗洛倫斯來喝下午茶時,他第一次向外人解釋了自己與妻子的事,原來他們是友好分手,現在前妻在倫敦生活得很好。


愛德慕深知鎮上的謠言是由加瑪特夫人散布的,隻因她不能接受他瞧不起自己。愛德慕是一個被迫孤獨的人,所以才熱愛起閱讀這回事。書籍給予他慰藉,讓他有勇氣去消化流言蜚語,即使他的方式是沉默。也許在愛德慕心中,他也接受了鎮上流傳的故事版本,那比現實情況更加戲劇化、更加浪漫。對比愛德慕的經曆,熱愛閱讀的弗洛倫斯也是孤獨的,但是與書籍有關的孤獨是一種人生的沉澱與思考。孤獨是他們的修行。

一位平庸女性的偏執

如果從女性主義視角來看《書店》,它似乎是部頗具英雄色彩的電影。弗洛倫斯與加瑪特夫人的暗自較量經營書店不僅體現了她為夢想而堅持的勇氣,還有與世俗之見的抗争。老屋書店第一次大批量購入的書是納博科夫的《洛麗塔》,這部小說至今都是充滿争議的。陳列在櫥窗裡的《洛麗塔》宛若一顆炸彈一樣,會在思想保守的小鎮居民間炸開。《洛麗塔》這本書造成了書店所在街道的交通擁擠,執法人員勒令弗洛倫斯立刻停止銷售。

...

書店中擺放的書籍也體現了店主的文學品味,弗洛倫斯購進的250本《洛麗塔》體現了她熱愛冒險、不走尋常路的一面。然而,與文學世界的圓滿不同,受到現實勢力幹預的老屋書店注定隕落。書店裡唯一一位雇員克裡斯汀因年齡過小,被教育部的巡查員以未成年人非法打工為由“逐出”了老屋書店;同一條街的另一家書店讓老屋書店不再具有優勢;加瑪特夫人的侄子提出了“廢舊老屋歸屬政府财産”的提案,弗洛倫斯的老屋會被政府收回,且她拿不到一分錢補償。


在外界幹擾下,弗洛倫斯始終沒有放棄專心于自我信仰,但是她不可能永遠封住耳朵專注于書中世界,不可解決的困難将她拉回了現實。《書店》中弗洛倫斯與以加瑪特夫人為代表的掌權階層雖有着身份的懸殊,但是平庸的弗洛倫斯始終用不卑不亢的态度面對強權。她沒有停止過對抗,以不變應萬變。雖然說弗洛倫斯有些偏執,但是她的堅持暫時換來了老屋書店被那麼多人喜歡,打破了權力即一切的社會現狀,那是她的勝利。


《書店》的結局是有些悲傷的。盡人事聽天命,弗洛倫斯在壓力下不得不關閉了老屋書店,離開了小鎮。可是,弗洛倫斯的精神依舊。多年之後,那個聲稱自己不愛讀書的女孩克裡斯汀開了一家書店,她說,在書店,人永遠不會感到孤單。長大後的克裡斯汀終于明白了弗洛倫斯閱讀帶來的幸福。就像弗洛倫斯想要将閱讀的樂趣帶給小鎮人們的初衷一樣,克裡斯汀繼續在做弗洛倫斯曾經未圓滿完成的事。回過頭看,克裡斯汀受到弗洛倫斯的影響而愛上了閱讀,這也賦予了她的執着更深遠的意義。

...

電影結尾處,弗洛倫斯迎風潇灑離去的身影令觀衆印象深刻,就算最後失敗了,稍顯落寞的她也不後悔,因為她曾做到了,滿足過後灑脫地離開也不錯。我不會為弗洛倫斯感到惋惜,因為在過去、現在和未來,她都遇到了讀懂她的人,分别對應她的丈夫、愛德慕先生和克裡斯汀。讀書對于弗洛倫斯來說是一種享受,有書籍作伴,她習慣了孤單,并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