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在我的B站頻道,觀看《悲情三角》視頻版影評)

...

Part 1:Ruben Östlund 是誰?

這位導演的性格實在是太有趣了!

他經常在采訪裡說,自己是拍滑雪影片出身,進電影學院之前對電影史完全不了解——是個門外漢。

一方面他喜歡瑞典大師羅伊·安德森的電影,

一方面他受教于哥德堡電影學院老師的教誨

“Look into the core of the pain to be a human being.”

于是,魯本·奧斯特倫德就從自己的生活出發,

開始摸索電影應該如何挖掘:“生而為人的痛苦”。

他先是拍攝了一個短片,關于自己的父母時隔21年後,第一次談論兩人離婚的始末。

魯本·奧斯特倫德對這種,人們會本能的「閉口不談」的事情特别敏感。

他特别想去追問,為什麼人們不願意開口談論某些問題?

比如一夜情之後,兩個成年人會如何對話?

比如和女朋友約會,如何讨論到底該誰買單?

魯本·奧斯特倫德認為,如果他的電影能給到觀衆一個契機,

去談論這些事情,那麼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所以他把觀衆拉進電影故事的方式非常特别,

那就是制造一個典型的 Ruben Östlund 困境。

Part 2 Ruben Östlund Situation

以他最近的「男人困境三部曲」為例。

在《遊客》中,是丈夫也是父親的Thomas,

因為害怕雪崩而丢下了妻子和孩子,

事後卻無法承認和面對自己的膽怯,最終徹底崩潰。

在《方形》中,藝術策展人 Christian

因為丢了錢包和手機,

向一整棟樓的居民散步恐吓信,

私生活的失控也導緻了他在工作上的失職,

個人信譽和職業生涯盡失。

在《悲情三角》中,模特Carl先是被困在與女友的不對等關系中,

之後又面臨了更大的生存困境。

也許是多年拍攝滑雪電影的經曆,

魯本·奧斯特倫德的電影總是喜歡從「一場雪崩」開始。

首先,設定一個空間場景,

可以是雪山、度假村、藝術館、遊艇或小島等等。

然後,讓身處其中的角色,遇到一場意外,

可以是雪崩,丢錢包,沉船等等。

導緻他們犯下一個錯誤,這個錯誤不大,

但是卻有些丢人,至少是你不想在公開場合承認的那種。

魯本·奧斯特倫德特别喜歡去探讨,現代人在道德困境下的反應。

也就是人在自私自利的本性,與維持社會身份和道德尊嚴之間的矛盾。

經典的「魯本·奧斯特倫德困境」讓會角色面臨兩種選擇,

一種是直接認錯,也是他故事中的角色通常不會選擇的解決方案。

另一種就是否認,故事中的男性角色通常會為了面子,

讓一個「小雪球」越滾越大,發展成一個人的情感、家庭和職業危機。

最終,整部電影變成一場社會實驗和人類觀察,

通過把觀衆帶入人物的困境之中,

引發大家去思考自己會如何反應。

魯本·奧斯特倫德尤其對自己的生活圈層感興趣,

正因為知道歐洲人不喜歡談移民問題,

不想面對階級差異和意識形态的問題,

他才一再的在電影裡去挑戰現代社會中的信任,

去刺破那些人人平等的謊言。

甚至用一整部電影,抓住中産階級精英的小辮子不放,直到他們完全崩潰。

魯本·奧斯特倫德說自己的創作靈感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Youtube Video,Google Image 和社會調查。

他說自己對一個生活中的問題感興趣後,

就會在網上搜索,例如 Worst man cry 的視頻。

在畫電影分鏡的時候,會到谷歌圖片裡找靈感。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會去看很多社會學研究資料。

看多了魯本·奧斯特倫德的采訪,

我覺得他本人就像他電影裡的角色一樣。

例如在談到《悲情三角》的創作時,

他說自己就曾和身為時尚攝影師的妻子争論到底誰該為晚餐買單。

So, if you go the Hôtel Martinez (Cannes, France) and you look into the elevator shaft you probably will find a 50 euro bill there.

如果你去到戛納的 Martinez 酒店,在電梯井裡很有可能找到50歐元紙币。

在《遊客》被瑞典選送奧斯卡角逐最佳外語片時,由于沒有入圍,他在酒店裡哭到崩潰。

Part 3 空間、建築與社會隐喻

讓我們說回社會學研究,

這次重看魯本·奧斯特倫德的三部電影,他選擇的空間都非常有趣。

例如:《遊客》最後的巴士,《悲情三角》中的遊艇,

相信大家都能感覺出來其中對于社會或者國家的比喻。

你可能甚至會覺得,這個想法有點簡單,

例如荒島實驗,把社會階層倒置之類的。

這誰都想得到,但是就是這樣的簡單類比,

近些年不斷地出現在金棕榈的電影裡。

早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就提出了著名的「船喻」,

将一個社會或國家的治理

比作指揮一艘在茫茫大海上颠簸航行的木船。

他将集體公民比作這艘木船的擁有者即船東,

船東是所有者,但是缺乏必備的航海知識;

喧嚣的政客是吵鬧的水手;

而哲學家(哲人王)則是觀星者兼掌舵人,

他知曉船的航向并熟練掌握着駕馭船隻的「航海術」。

盡管水手們自誇掌握着這一技術并總是積極地向船東争取掌舵權,

甚至不惜動用酒精和毒品、并貶損作為掌舵人的哲學家,

但實際上他們一無所知。

借助這一隐喻,一個國家治理的現狀顯得通俗易懂。

這一隐喻,顯然在《悲情三角》中被挪用。

隻不過,導演似乎在其中另外添加了馬克思主義經濟社會學的「大廈隐喻」。

這一空間隐喻将一個社會整體分為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

上層建築代表着文化與政治的權力結構,

對應的經濟基礎代表着生産方式與勞動關系。

上層建築在影片中被簡化為富商與貴族遊客,

而中層則是中産階級消費者,以及保證整個遊艇正常運轉的服務人員,

以領班為代表負責執行體制的規則,滿足貴族乘客們的願望,就算是船長也能不例外。(擦并不存在的船帆)

遊艇的底層還住着水手、廚師和清潔工,

影片還特意強調了作為乘客的俄羅斯商富商,

由于沒有見過引擎室的工作人員而發生的争執。

「大廈隐喻」在另一部金棕榈影片《寄生蟲》中也尤為明顯。

這些比喻對于我們來說,甚至已經不算是「隐喻」了。

更重要的是導演如何把這個比喻用影像和空間呈現出來。

《寄生蟲》給人印象深刻的轉折,

是一場暴雨帶給不同居住環境的人,怎樣天翻地覆的影響。

而《悲情三角》裡我最喜歡的橋段,

是借用暈船和生理系統的崩潰,

讓乘客們不再能僞裝出體面的模樣,

把他們打回原形,還原為人的樣子,

在生存危機下被獨孤、絕望和恐懼籠罩。

而清潔工們聽着搖滾樂,徹夜打掃乘客們的污穢,

他們集體的工作形态,相互協作的效率,

與上層乘客們處在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

《悲情三角》裡的階級分化不僅僅是空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比如二刷的時候,你會發現第一次推開Carl的房門,

問他要不要客房服務的就是 Tolet Manager Abigail。

他們之間的一門之隔,也是是兩個階層之間,

默認地選擇互不打擾,避免接觸的生存法則。

一旦産生交集,也可能是毀滅性的。

例如 Carl 的投訴讓水手丢掉了工作。

一旦 Abigail 有機會躍升社會階層,

也有可能會對阻礙她的人産生殺意。

空間上的隔離隻是電影的表層結構,

而導演要指向的是我們内心的阻隔,

隻有我們意識到了自己在回避問題,

才會想到為社會空間的固化做點什麼。

Part 4 Ruben Östlund 的悲喜劇

魯本·奧斯特倫德的故事,

總是關于難以抉擇的道德和生存困境,

但是作為觀衆的我們卻看得樂在其中。

因為他太擅長把觀衆放在第三視角了,

在公共空間裡比如《遊客》裡的清潔工,

《悲情三角》裡的出租車司機等等。

在故事場景和私密空間裡,

導演還特别喜歡設置小孩和寵物的在場,

制造一個嚴肅場景的同時,

卻充滿了戲劇化的氣氛。

再加上巧妙地利用空間裡的環境音,

例如《遊客》裡漫長的上山傳動帶一直發出詭異的聲音,

就像這個正在被沉默和謊言肢解的家庭。

《方形》裡的藝術裝置,

不斷地打斷一夜情過後的男女對話。

而《悲情三角》租出車裡的雨刷器,

制造着這對情侶之間的尴尬氣氛。

還有那些一直出現在我們視野裡的昆蟲,

都是導演特意用後期特效創造出來的,

讓觀衆産生【臨場感】的元素。

最後,魯本·奧斯特倫德說自己的電影很簡單,

在一個空間(Space)裡的,

一個群體(Group)中的個體,

如何試圖保全自己的面子(Face)。

故事通常圍繞着三個關鍵詞

也就是讨論一個重要議題(Important),

關于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Sad),

深陷其中的人卻略顯滑稽(Funny)。

于是,就形成了這三部電影裡的

三個男性角色(Tomas、Christian、Carl)

在《遊客》獲得成功後,

魯本·奧斯特倫德說他早就想好了,

下一部電影《悲情三角》要搞個大的,

從時尚圈、到億萬遊艇,再到無人荒島。

并且他的下一部作品也确定了,

故事将發生在一架封閉的飛機上,

名片暫定為《娛樂系統暫停》。

相信你肯定也會想看看,

現代人會如何在飛機上度過

沒有娛樂節目的十幾個小時。

魯本·奧斯特倫德在拍攝電影之初,

就說自己一定要拍攝與觀衆互動的電影。

他和制片人 Erik Hemmendorff 在成立「平台 Plattform Produktion」 電影公司的時候,

更是揚言要做一個不撒謊的制作公司。

他一再地用電影去挑戰觀衆們的底線,

講述幾個移民的孩子如何打劫中産階級白人的小孩兒。

去展現一個家庭中男人的崩潰,

更是拿所有階層的人來開玩笑,

把藝術圈和時尚圈的人都諷刺一遍。

很多時候,投資人們都認為這将是魯本·奧斯特倫德的最後一部影片了,

結果20多年來,他和最初的制片人一路搭檔,拿了兩個金棕榈!

這個當年的電影門外漢,沒有理由不開心!

好啦,感謝你看到這裡,

以上就是我在大銀幕二刷《悲情三角》,

以及回顧「男人困境三部曲」的感受。

歡迎分享你對影片和導演的看法。

好電影和書一樣,值得被反複觀看

我是小玄兒,我們下期再見

2022年11月10日小玄兒記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歡迎在 B 站或 Youtube 關注「小玄兒的深夜聊碟」

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北美新片測評&電影藍光套裝收藏

藍光碟收藏|帕索裡尼「生命三部曲」 講述的快樂與僭越的體驗

藍光碟收藏|雅克·塔蒂 TATI|景觀社會裡的小人物

感謝小夥伴們的支持!你們的每一個關注對我來說都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