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有三道防線,結婚證、利益捆綁、小孩,李立中的婚姻看似幸福,實則全面失守。

他娶了在别人眼中不可能嫁給他的文藝女孩,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未來應該會像歌裡寫的那樣,和她一起到老,坐着搖椅慢慢搖。

可是,文藝女孩的心思,普通青年又怎麼能猜的透,文藝女孩想要的浪漫,普通青年又怎麼會懂。

她們追求将生活過成詩,總是忽略轉身就會撞到的現實,以及平淡日子裡一定會有的刺。

而李立中作為普通人,他能看到這些不堪,對生活沒那麼多理想主義,這些恰恰是文藝女孩所不能接受的。

她與李立中的結合也許隻是一時激情的沖動,也許隻是情傷後的不安寂寞,所以他們的結婚證并不能保證婚姻,李立中的第一道防線名存實亡。

李立中以為隻要支持文藝女孩的夢想,給她空間好好的寫小說,就是對她最大的愛。

但是文藝女孩既要李立中專一又要甜蜜的愛情,所以陌生女子的一通電話便讓她心裡别扭。

她開始質疑李立中的真情實感,與他漸行漸遠,忘記自己出軌的事實,将婚姻的罪責全部抛給李立中,自己摘的一幹二淨。

李立中不明白,自己到底哪裡做的不好,事業蒸蒸日上,文藝女孩小說獲獎,他們的生活應該會回到原來的軌道吧。

然而文藝女孩的想法不可能用常人的觀念去理解,李立中的一廂情願換來的是文藝女孩的一句“你怎麼不懂?我不跟你回去。”

李立中确實不懂,他以為解釋了自己沒有婚外情就可以挽回文藝女孩,其實文藝女孩早就不愛沒有波瀾的生活了。

文藝女孩想要的精神上的交流,李立中沒有,因為他不怎麼看小說;文藝女孩想要的理想家庭的樣子,李立中沒給到,因為他們沒有小孩。

這一點的失衡,讓李立中的第三道防線土崩瓦解,連挽救的餘地都沒有。

可是,李立中并沒有徹底絕望,女人走了就走了,又不會跑,男人最重要的是事業,有了事業才是最好的生活。

隻是到最後,李立中連事業都丢了,落了個人财兩空的結局,第二道防線也沒有守住,他的強顔歡笑掩蓋不住内心的絕望。

在電影結尾,楊德昌給李立中安排了兩種選擇,一種是拿槍報複,制裁讓他婚姻破裂的陌生女孩,殺掉诓他的主任,打死與他老婆有私情的老朋友,讓文藝女孩永遠生活在陰影中。

另一種是舉槍自盡,結束自己平庸的一生,再也不面對沒有希望的生活,再也不幻想假裝愛自己的戲碼。

可現實卻隻有一種選擇,報複的爽文情節是楊德昌留給觀衆的興奮劑,電影真實的自盡結局才是李立中最終的歸宿。

他是普通人,當一切苦難來臨後,他的方法是逃避所有,而不是面對生活或重新來過。

這種選擇不該被譴責,生活中哪有那麼多勇敢,有的大多是《海邊的曼徹斯特》式的無法克服心魔的軟弱,但這種軟弱往往是一種被歧視的心态。

我們的傳統觀念總是認為往前走才是積極生活,可退一步又何嘗不是一種積極,人非聖賢,為什麼不能逃避現實?

楊德昌的這個發問發人深省,正視退一步的積極,可能就是海闊天空的新開始,即使這種開始是死亡,但這也是一種解脫。

逃避不可恥,可恥的是歧視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