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動人的女星,脍炙人口的音樂旋律便揭示了這部影片毋庸置疑的商業成功,讓我一時分不清是觀衆消費商業片還是商業片消費了觀衆。恰逢《芭比》上映銀幕,再看看國内鋪天蓋地的甜美偶像劇古裝劇,至今仍有“霸道總裁愛上我”等等情節,隻能說很多時候都是在撿别人的殘羹剩飯……且不論如今網上鋪天蓋地亦真亦假的女性主義言論,單單從事物的發展規律和階段,大部分民衆不能也不會短時間内擁有相當程度的覺醒意識,背後的推手及既得利益者昭然欲揭。

豆瓣上很多人的影評提到了所謂的“貧賤不能移”,深以為隻是導演的障眼法。我們真正應該看到的是在這出精心編排的“浪漫愛情電影”中折射出了多少人的貪婪和欲望。

我們真正應該去想的,是千萬将流行文化和自身去做一個分割,來确認自己的主體性的完整以不被洗腦。明白一個人隻能得到自己應得的,一個能量層級過低的人隻會在現實生活中被高能量層級的人一眼識破。真正擁有美麗心靈卻又不甘堕落的靈魂不在忙于站街,而在忙于平凡但偉大,勞其筋骨卻心靈自足的生活中,他們可能一時被困住了,他們可能有很多陋習缺點,但隻要擦去心靈上的灰塵,便會發光。

普通人的一生都是不圓滿的,無明的,心靈蒙塵的,留有遺憾的,因此我渴望人與人的鍊接來補全自己,也渴望親密關系即正緣,卻決然不是幻想以影片中這種中彩票般施舍的形式“二次投胎”,每一分幸福都該是自己掙(證)得的,應得的(fb),悟得的。這是the road less travelled,but maybe it is the right way of thinking to see through the superficiality.

關于劇中男主Edward最後再發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從前的他作為一個十足的資本家遇見了女主之後完全将其當做了自己的信仰(可能信仰這個詞不是很合适,但他仿佛覺得全世界隻有女主能懂他,有些幼稚),放棄掙錢,相信愛情,一周内心情大變,情緒也不穩定了,這個設定難道不是反人類的嗎?

所以這部影片分數超出我預想得高,到底是誰在叫好,借用一個友人的話,會是大把世事洞明的成功商人看完這個電影痛哭流涕,為女性的覺醒搖旗呐喊,為此寫下萬字影評嗎? 還是風月場上,煙花柳巷中的風塵女子幡然悔悟,回頭“上岸”,立起了牌坊?

需要學習的還很多,隻是有一些觀念的雛形,希望友善讨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