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個被殺害的人,是程春;而殺程春的人,是劉大福。劉大福,學習成績優異,但是,僅僅隻是學習好,并非品學兼優,品德品質方面,确實堪憂。

  程春喪夫,在夜市做熟食生意,又兼做皮肉生意。劉大福,即将上大學的高中生,在夜攤吃食與程春相識,郎有情妾有意,一來二去,劉大福爬上了程春的床榻。劇集在刻畫大福的青春期騷動,猶豫不決又被激素催動前行,最終理性屈服于本能的刻畫,可謂入木三分——在大福看來,他與程春不過是一時的激情失德,上大學時雖然拿了程春給他的錢交了學費,但是見識了大學與都市風光之後,他對程春開始棄如敝履;反觀程春,她對大福是有情感的,記得程春的第一場戲就有一句問:你愛我嗎,帶我離開……之類的台白,可見她對大福是付出感情的。

  在程春看來,大福跟别的男人不一樣,他們棄她,在她看來是應當的,畢竟都隻是一場生意。程春被殺之前,她哭訴,她痛苦不能罷手——因為在她眼中,大福是她的愛,是她的希望,所以她無怨無悔地将自己的一分一厘積攢下來的積蓄全部給了他,她要等他學成歸來再帶她離開庫魯——大福是愛,是欲望,是新生,是希望。

  反而大福,他眼中的程春意味着什麼,基本上跟程春對二人關系的看法幾乎是完全相反的,程春不是愛,是大福的理性沒辦法戰勝的情欲,是他欲掩蓋而不得的傷疤,是他不想提及的舊時光,是他想徹底掩埋的曆史污點,大福改名大志,可見他對舊時回憶是有多嫌棄,嫌棄到連名字都不想要了。這是兩個人完全無法相互妥協的原罪,是對這段感情的感受,完全相反,隻能注定愈走愈遠。

  程春越想抓緊,大福越想逃,大福越想逃,程春越想抓緊。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就像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越扯越拉越緊,越解不開。程春之死,還能說是大福一時錯手激情殺人,這時候的大福仍舊還稱不上惡,如果他願意承認與程春的關系,如果把程春送去搶救,也許程春還能被救下,但是他選擇的是給劉三成打電話——至此時,大福終究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給自己做辯解了。

  程春一死,整部劇裡最重要的一個命運齒輪開始轉動起來,所有人的命運,就此改變。

...

  整條線這樣捋下來,惡嗎,惡的;很惡嗎,似乎也不至于。每一個齒輪轉動,似乎都能給他們找到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甚至可以歸咎于環境,或者認知。一春逝則萬罪生,這部劇有一個拍得好的,是自春之齒輪開始轉動之後,大部分的劇情基本上都符合事件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不是那種生拗硬造,光是這一點,它比大部分的劇要好上一個檔次。

  我喜歡這部劇,但我不會去二刷,因為太沉重,太叫人無所适從。這種沉重感,是劇中的人物和劇情的那種無力回天的悲憫感帶來的,觀劇的過程中常常會去想,如果給他們再多一次機會,他們會做出另一種選擇走向另一種人生嗎——但是大部分的時間會發現,他們不會——再給他們多一次機會,他們大概率依舊還是會按原來的軌迹是行進,這是這部劇最讓人絕望的地方——無法救贖,無力救贖,沒有救贖。

  這種不救贖,比全員惡員更加人絕望,更讓人感覺沉重,更讓人窒息。他們并非是因為人性之惡去為惡,而僅僅隻是人性使然……這,如何能夠救贖。

  一春逝,而萬罪生。看不到任何出路,是為最大的悲憫。

  白夜劇場,我寫過《邊水往事》《微暗之火》的劇評,甚是喜歡,這部劇在我的觀感裡,可以跟這兩部劇并列。最近看過了迷霧劇場的《烏雲之上》《借命而生》,看過X劇場的《棋士》,如果就近期的這幾部劇綜合來看,X和白夜,似乎比最老牌的迷霧要略好一些。

  以上,2025-05-02 13:08:15;乙巳蛇年庚辰三月辛未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