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黑風暴》可以說是2021年最熱門的一部掃黑反腐劇了。8月9日首播以來,已經在豆瓣網上獲得15萬影迷打出的7.8分。而作為一種深受歡迎的類型劇題材,掃黑反腐劇的讨論與研究仍然不足。

這部劇的很多劇情都改編自真實案件素材,包括轟動全國的孫小果案、操場埋屍案、湖南文烈宏涉黑案、海南黃鴻發案等。在叙事上借鑒了美劇淩厲幹脆的叙事模式,一改諸多反腐劇說教嚴重、角色臉譜化的問題,塑造了諸如李成陽(孫紅雷飾)、高明遠(王志飛飾)、何勇(劉奕君飾)等多個層次豐富的角色。

...
近日,《掃黑風暴》又掀起了掃黑反腐劇的熱潮。

自2017年的爆款劇《人民的名義》以來,一直沒有出現足夠令觀衆眼前一亮的掃黑反腐劇集。《掃黑風暴》的成功也就格外引人關注。為什麼觀衆喜歡看掃黑反腐這一題材的類型劇?而在人物塑造、叙事手法上,這類劇集又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借着《掃黑風暴》熱播的契機,本文的作者梳理了掃黑反腐劇的代表作,我們發現,這一類型劇比我們想象中有着更長的曆史。而它的長處與局限,也同樣明顯,但因為它獨有的揭露附近的、身邊的危險案件黑暗風暴,也成為令不少觀衆欲罷不能的重要類型劇。

撰文 | 宗城

01為何掃黑反腐劇吸引人?

與現象級反腐劇《人民的名義》相比,《掃黑風暴》的色調更陰冷,人物的質感也更趨于亦正亦邪。這着重體現在主角的安排上。《人民的名義》主角是一身正氣但形象未免單薄的年輕檢察官侯亮平,而《掃黑風暴》的主角與其說是警察何勇,不如說是遊走于黑白兩道的李成陽。

...
《掃黑風暴》劇照,圖為原刑警李成陽。

此人原本是一線刑警,但被人陷害,師父慘死,他一心想要查清當年的真相,為此不惜加入綠藤市新帥集團,成為其掌門人馬帥的得力幹将。李成陽蟄伏十年,為的是順藤摸瓜查明當年真相,卻在十年後面對馬帥之死,而幕後黑手仍逍遙法外。李成陽是一位不忘初心的好警察,但他在劇中不是一個臉譜化的好人設定,而是狡猾、冷峻,偶爾又透着股孩子氣。如果不看完全劇,你甚至會懷疑他到底是好,還是已經變節。這種透着股壞勁兒的好警察,在國内反腐劇中并不多見。更為主流的,是像《沉默的真相》裡的江陽、《人民的名義》裡的侯亮平。然而有趣的是,近十年來最被觀衆記住的警察,不是他們,而是《人民的名義》裡的“當代于連”祁同偉。從叙事技巧來看,祁同偉和李成陽都屬于性格複雜的“圓形人物”。

...
《人民的名義》劇照,圖為祁同偉。

在叙事手法上,《掃黑風暴》與改編自紫金陳小說的《沉默的真相》有異曲同工的地方。雙線叙事、案中案的結構,都是通過一個小的案件,抽絲剝繭地引出更驚人的内幕。它們在注水普遍的國内市場也選擇了相對精簡的體量,《沉默的真相》隻有12集,而《掃黑風暴》是28集,但它們勝在叙事緊湊,信息量豐富。

近兩年,能夠引起熱議的推理劇集數都并不是很誇張,從《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到《掃黑風暴》,集數都不超過30集,這說明觀衆對注水劇的耐心正在消減,短劇模式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并喜愛。

...
《隐秘的角落》劇照。

...
《沉默的真相》劇照。

《希區柯克論電影》一書中指出:“路易-費迪南·塞利納(Louis-Ferdinand Céline)把人分為兩種,即有暴露癖和偷窺癖的兩種人。”無論是推理劇還是反腐劇,它的最大賣點都是在滿足人的偷窺癖。《掃黑風暴》能被熱議,就與它的尺度有很大關系。《掃黑風暴》劇中設定了一個黑惡勢力盤根錯節的“中江省綠藤市”,上到官商勾結、買兇殺人,下到夜總會毒品交易、裸貸與高利貸欺詐、菜霸管控菜場,而參與這些犯罪行為的不僅有高明遠為代表的企業家,也有派出所所長、區長乃至省裡級别更高的“大老虎”。敢拍,成了《掃黑風暴》出圈的重要原因,觀衆有獵奇欲,就會忍不住看看。

而這部劇的開頭在冰山一角的叙事下,也呈現出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甚至讓人毛骨悚然的氛圍。劇中,婦女薛梅帶着舉報材料試圖攔下中央督導組的車隊,孰料被身後駛來的灑水車撞死并帶走埋屍,而這輛朝薛梅駛去的“死亡灑水車”,一路都在播放《祝你平安》。殺死薛梅的授意者高明遠,此時正與一個美麗俏皮的小女友有說有笑,待小女友走後,高明遠問手下:“你知道她媽媽是誰嗎?”手下說:“我哪知道。”高明遠說:“你剛才把她媽給埋了。”

驚悚大師希區柯克曾這樣說起懸念:“懸念在于要給觀衆提供一些為劇中人尚不知的信息;劇中人對許多事情不知道,觀衆卻知道,因此每當觀衆猜測‘結局會如何’時,戲劇效果的張力就産生了。”他所指的,其實就是觀衆的全知視角與角色的限知視角産生沖突時所爆發的戲劇魅力。

02真正令我們恐懼的不是遠方,而是附近的兇殺

在E·M·福斯特的文學批評專著《小說面面觀》裡,作者耐心地梳理了小說中的不同叙事視角和人物模式。将近一百年後,當影視劇成為了今天的驚奇表演,我們同樣能在其中看到經典的叙事方式:全知視角、限知視角、順叙、倒叙、插叙、夾叙夾議,菜的賣相變了,但制作它的工藝并沒有變。

于無聲處聽驚雷。用平淡的口吻講述驚悚故事,是吊胃口的一個高招。《掃黑風暴》優秀的地方不在于它的詭計或者它在叙事模式上有多麼創新,而是它具備高度的寫實感,令觀衆覺得這就像是附近發生的事。

裸貸、吸毒、菜霸、夜總會、房地産項目背後的勾結、中央督導組的入場等,這些事就出現在新聞熱點,出現在我們生活的附近,于是,我們不再覺得恐怖是遠方發生的事,而是就可能傷害到我們的事。這就是為什麼,電影《驚魂記》中一個美豔的女人洗澡時被殺戮會引起觀衆的恐懼,而當反腐劇出現底層百姓受害時,我們卻會高度共情。

...
《驚魂記》中美豔的女人洗澡時被殺戮,會引起觀衆的恐懼,而當反腐劇出現底層百姓受害時,我們卻會高度共情。

劇中有一個很寫實的情節:菜霸兇狠蠻橫,最後令他心軟的,卻是鄉下母親的牽挂。這些寫實的、與我們具體的生活緊密聯系的細節,會在一瞬間穿透虛構與真實之牆,擊中我們的内心。

其實,像《掃黑風暴》這樣的類型劇目,二十年前就有。而這與當時的社會現狀和創作氛圍有很直接的關系。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社會治安并不如今天那麼安定,黑惡案件也時有發生,例如沈陽“3·8”系列持槍搶劫案、東北讷河案、粵西連環販毒走私案、河南爆發跨省系列殺人搶奪案等。一個個殘殺幾十人的殺人犯,面對審訊卻能面不改色。

當時的電視紀錄片《中國西部刑偵大案紀實》就與此有關。它收錄的案件包括漢源槍戰、涼山特大爆炸案、非法中介誘騙打工妹賣淫案、樂城西昌一家三口滅門慘案等。導演真實地記錄了案件細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紀錄片裡曾比比皆是。比殘忍惡行更令人後背發涼的,是兇手叙述時的一臉平靜。片中,有婦女參與了賣淫,卻不知是違法。一個殘暴的父親因為女兒是超生,就把女兒藏進了豬圈,讓她和豬一起生活。

李誠儒等人主演的《重案六組》,講述的也是一群人民警察如何偵破黑惡案件,堪稱上世紀九十年代惡性案件的影視化寫照。劇中的案件大多取材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真實的黑惡事件,集中反映了城鄉變遷、改革進入深水區的背景下,“城市病”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
《重案六組》劇照。

《重案六組》劇照。到了千禧年初,以作家周梅森創作的《忠誠》《至高利益》《絕對權力》《人間正道》等作品為代表,反腐掃黑劇開創了一種相對固定的叙事模式,那就是中央或省級官員對地方貪腐大案的整治,從中挖掘出地方官僚與資本勾結的内幕。這些劇裡基本有幾類固定角色:清廉正直的反腐官員、不惜冒着生命危險辦案的警察、利益熏心的資本家,以及嚴重違紀的地方官員。說它們是類型化作品,正是因為它們有明确的人物樣式,如今看來,這些作品都有其藝術上的局限,但在當時,它們曾在電視上掀起了一輪又一輪收視浪潮。

2017年上映的《人民的名義》則掀起了掃黑反腐劇的一大收視頂峰。《人民的名義》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崩塌式腐敗的故事,在這部劇中我們能看到很多周梅森其他小說的影子。這部劇當年能引起熱議,到如今仍被讨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用一個小切口概括了某些結構性腐敗,它所刻畫的高育良、李達康、祁同偉、侯亮平、歐陽菁等人,都是現實中一類典型人物的濃縮。

以劇中的一個小人物趙德漢為例。編劇周梅森說:“我在劇本開篇寫貪污2.3億的處長,是典型的小官巨貪,這個角色我參照了國家能源局原司長魏鵬遠。”他說的處長就是趙德漢。劇中,此人一口一個農民的兒子,貪婪的程度卻令人咋舌,他不但在冰箱裡藏滿了鈔票,購買的一棟别墅的牆壁内也堆滿這些貪腐的證據。諷刺的是,為了掩人耳目,趙德漢還故意在一個小房間裡吃着炸醬面,飲食起居各方面都在彰顯自己的節儉樸素。

...

...
《人民的名義》劇照,圖為查抄“小官巨貪”的趙德漢。03從全能偵探到普通人的軟肋,這是世俗年代的英雄歌劇

有一個令人意外又情理之中的事實是,如今回過頭看,《人民的名義》最被人熱議和争論的角色其實不是主角侯亮平,而是飲彈自盡的祁同偉。漢東市公安廳廳長祁同偉原本隻是一個配角人物,但在他飲彈自盡的那一集,這個名字一度跻身微博熱搜榜榜首。

劇中,他是被權力和欲望毀掉的代表。他原本是熱血的緝毒警察,年輕時守護愛人,懷揣着做英雄的夢想。但“英雄,不過是權力的工具”,因為梁書記之女梁璐的打壓,他的大好前程蒙上陰影。為了扭轉命運,祁同偉不惜丢棄自己的尊嚴,孤鷹嶺上的緝毒英雄,成為權力大門的投降者。為了逆轉自己的命運,他願意做一隻權貴的看門狗,而在擁有權力之後,他所做的不是幫助年輕人争取公平正義,而是一次次徇私枉法,最終走上自殺謝罪的不歸路。

祁同偉的悲劇在反腐劇裡很有代表性。一個寒門出身渴望晉升的人,在反腐劇裡容易走向黑化。在《人民的名義》中,祁同偉是一個具備強烈自尊與自卑的人物,坑害他的是特權,而非底層的出身,他對名利的極度渴望,恰恰是他抛棄做人底線的關鍵。這是一個很自我的男人,他到死都要以自己認為很英雄的死法結束一生。

...
《人民的名義》中,祁同偉是一個具備強烈自尊與自卑的人物。

一部成功的影視劇往往具備一個複雜的圓形人物,從《人民的名義》到《掃黑風暴》,乃至中國拍得最好的“反腐劇”《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莫不如此。太偉光正的人,觀衆會敬而遠之,而複雜但具體的人物,他的一悲一喜會引起觀衆深深的共情。深刻的反腐劇不隻是正邪較量,而是讓你看到利益的重新分配,看到不同信仰與主張之人現實的角力。撥開雲霧,你看到的或許不是光明,而是更濃密的黑暗。看似是正義與黑暗的搏鬥背後,或許也是洗牌和利益的重新分配。

...
《白夜追兇》中的刑偵支隊隊長關宏峰。

比起全知全能偵探流行的古典年代,當代更流行的,其實是具有晦暗面的光明人物,與同樣具有善良之心卻消逝于暗夜的悲情角色。《沉默的真相》裡的檢察官江陽、《無證之罪》裡聰明又痞氣的警察嚴良、《白夜追兇》裡的刑偵支隊隊長關宏峰,乃至《掃黑風暴》裡的李成陽,他們都不再是全能偵探,而是各有各人性的軟肋,甚至遊走在善與惡的邊緣。

從江陽到李成陽,他們锲而不舍尋找真相,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深不見底的黑暗,看見長夜之難明,依舊追逐真相的明燈。到頭來,我們的作者所褒獎的已經不再是那個真相,而是為了真相,依舊敢于對抗黑暗的普通的人。這是世俗年代的英雄歌劇,也是給予寒冬守夜人的一雙暖手套。

本文為獨家原創内容。撰文:宗城;編輯:走走;校對:趙琳。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