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食贫道的老粉,真的想给大家安利这个纪录片。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大型的vlog。大家总对纪录片有各种各样的标准,好像大制作出品才能叫纪录片,我也不愿意去纠结这个片子的类型是什么,分区是什么,就当他是“交叉学科”吧。
【文案】风趣和人生哲理能做到并行一致,且融进食物里,这个是《小城》系列最大的亮点。荒诞离奇的文案被很多人诟病,却是我最喜欢的部分,生活也不过如此,仔细想想,你的生活比文案还更戏剧。
【饼叔】我觉得饼叔是一个特别有人格魅力的人,他战地记者的经历,我不想多赘述了,往爆炸的第一线冲,不是你能体会的,而这些经历都会在他的气质透出来,我很喜欢,你不懂,那我不懂你。每每看到豆瓣有人评论他的长相,去评判他的吃相的时候,我就特别的不舒服,自媒体时代总要有些突出的特点和标签。您不喜欢,请您口下留情,出门左转。我不清楚大家都怎么去评判美和丑,更不确定它美丑的标准和界限都在哪。我以为审美是一个理性的心理过程,它自然会受到感性的影响,但绝不是单纯的生理活动。所以在我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下,饼叔的整个吃播和话语氛围,都是和谐和自然的,是在他较丰富的文学底蕴和与常人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下,所表达的自然感受!!!!!说白了,就是你去吃,我到想看看你能说个啥!!!!!!有人说极简至美,有人说解构是美,有人说精巧繁复的设计是美。我坚定的认为,和谐自然就一定是美的。无脑夸!饼叔真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狗头)
【技术】无论从拍摄到后期,音乐的选取、转场的设计、镜头的运用,都是上乘之品。哇,说实话,作为一个自媒体工作者,我可以拿它来拉片。上一季的「大凉山」这一季的「张掖」「陵水」,每个画面似乎都可以拿来做壁纸。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的构图理念、拍摄技巧,而是对这个地方的熟悉和热爱,才能用心的选取出最终呈现的画面和方式。还有讲故事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精巧。我盲猜「大凉山」和「张掖」一定是同一个导演或剪辑哈哈哈哈哈,蒙太奇的运用,让这个片子多了一些趣味,这是自媒体的精神啊啊啊啊啊。需要承认的是,自媒体没办法做的像《舌尖》一样精巧和细致,但《舌尖》也没办法做的像这样轻量化纪录片那么风趣和幽默。借用饼叔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浪而不骚”。

最后一点小感受,我们似乎真的一直在追求到达某种境界或某种阶段,但抵达之后又觉得和想象得不一样。就像,周末去打卡一家收藏了很久的餐厅,结果失望而归。《纵横四海》里面说,“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我想告诉她,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觉没什么特别,回头看会觉得这边更好,但是她不会相信,自己不试试是不会甘心的。”这就是真真实实的在描述生活当下的样子,我们都在努力放下,努力变得潇洒。这是我为什么喜欢《小城》的原因,也是希望那些喷《小城》的朋友,放下你的芥蒂,但凡你有一丝共鸣,都应该点赞加投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