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鍊接,公衆号:非正式文藝雜記【影/《畫魂》:人格獨立,是最大的魅力

電影《畫魂》講述的是女畫家潘玉良的故事。這位畫家的一生不可謂不傳奇。幼年喪父喪母,淪為雛妓,後遇到高官,贖身做妾,識字學畫,并去法國留學。歸國成為大學美術教授,後又折回法國繼續藝術事業。終年82歲,也是高壽。

稍微查閱一番關于潘玉良的零星介紹,就會發現電影與現實還是有比較大的出入。但這并不影響電影中所傳達出的對于潘玉良的贊美和緻敬,雖然電影中的一些講述還是太過于浪漫和溫柔了。相較于民國時期的其他著名女畫家,如方君璧、關紫蘭和蔡威廉等,潘玉良的出身與成就之間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方君璧出身福建富家,留法;關紫蘭出身廣東富家,留日;蔡威廉是蔡元培之女,留法。她們能夠接受良好的藝術教育,似乎是理所應當的。而潘玉良呢,她沒有任何來自原生家庭的底氣,她是真的曾經卑微到泥土裡。

潘玉良當然是幸運的。遇到潘贊化是她悲苦命運的絕對轉折。她之贖身,是重生。1913年,18歲的張玉良與28歲的潘贊化結婚,自己改名為潘玉良。在此後的人生中,潘玉良沒有荒廢任何潘贊化所給予的學習機會,也沒有辜負自己在美術上的天賦。她在法國藝術界,創造了很多個中國第一,也獲得了很多大獎。這都是對她成就的高度認可。

...

電影中對于潘玉良的成就,其實着墨不多。而且,鞏俐扮演的潘玉良的确是太美了,這也可能容易讓觀衆忽視潘玉良原本經曆的更多磨難。實際上,從很多文獻記錄和照片中看,潘玉良都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美人。

但是,這部電影在講述潘玉良的魅力時,似乎還是強調了她的長相。比如,當她在妓院開臉時,周圍的人都贊美她的容顔。潘贊化第一次與她交好時,感慨,怎麼會有這麼美的身體。這多少都有一些後來人的臆想。或者,當人們不知道該怎樣去表現一個女人的魅力時,就隻能習慣性地借用她的身體。

所以,這部電影常被人诟病的一點在于,題為《畫魂》,但并沒有體現出這個“魂”字,沒有表現出潘玉良對于藝術的如癡如醉和沖脫世俗,隻是流水線式地記錄了她的一生。

不過,電影中的鞏俐,其眼神之堅定、性格之倔強,多少還是表現出了潘玉良的堅強不屈。這樣一個身世複雜的女子,可能也确實很難完全演繹出來。

...

這部電影對于愛情的描述是挺多的。電影中有大量關于潘玉良與潘贊化的愛情叙述,鏡頭交代也都比較直接。在潘贊化,她是有個性的,初見就與衆不同,不逢迎、不媚态,别人原本想讓她唱琵琶小曲,她直接唱起了京劇黑頭;她是勇敢的,第一次從妓院被送去潘家作陪,就苦苦哀求潘贊化收留她,不要再回妓院。最重要的是,她是愛他的,他奔赴戰場時,她在家守候着;她知道自己不能生育,就模仿他寫信讓大太太過來,為的是他一定要有個兒子;他送她去法國時,她天天盼望着學成歸來與他團聚;她回國後,在教書的同時,也對他溫柔畢盡,伉俪情深。

以上這些,似乎都不難做到。難道這就構成了潘贊化對她癡迷的全部了嗎?當然不是。在鏡頭之外,我們還要進一步思考,究竟是為什麼,讓潘贊化這位接受過西式教育、推動民主運動的進步人士,能夠對一個出身卑微且看似其貌不揚的女人死心塌地?還心甘情願付出金錢支撐她的興趣愛好?(在電影中,大家閨秀出身的大太太多次表達了這個困惑。)

答案可能還是在于她頑強的生命力,以及孜孜以求、不流于世俗的精神世界。

潘玉良從妓院贖身後,并沒有像一般認為的那樣從此安心做妾,料理家務。她看到了畫畫的機會,并立即抓住。她有天賦,也十分勤奮。她把全部的熱情都投入到創作之中,并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和影響力。她在現實世界中所遭遇的種種夭折和不幸,都在藝術世界中得以達成另一種程度的圓滿。這樣的努力和業績,确實是連男人都要佩服的。要知道,在那個時代的中國,雖然有進步之風,但絕大多數女子依然是沒有這種魄力的。而潘玉良有自己的熱愛與理想,且勇于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僅是這種執着就已經讓無數人敬仰。

而對比之下,後來的潘贊化,人生似乎沒有了初見她時的意氣風發。連他自己都戲谑,自己的官是越做越小了。随着世事的變化,他也更加回歸平俗的生活,做着一份糊口的工作,照顧妻兒。

...

電影中另一位對潘玉良癡情一生的男人,是身居法國的王守信。他更是見證了潘玉良的藝術之路,一直欣賞着、敬佩着她的堅強,她的不妥協。他也曾一次次地向她表白,但都被拒絕,因為她不能割舍和背棄讓自己重生的潘贊化。後來,王守信還是堅定地守在她身邊。

電影中至少有兩個場景可以表現王守信對她品格的敬重。

一個是,她為了藝術,甯願住進靠近紅燈區的地下室,也不願去迎合那些所謂的畫商的喜好,她拒絕與藝術本身無關的交際。

一個是,她十分珍惜自己的作品,甯願窮困,也不願将自己的畫作随意賣出去。

想來,不願賣畫這個行為,也說明了她視自己的作品如子吧。電影中多次強調她想為潘贊化生子,但她年幼時被老鸨喂了藥,不能生育。如今,她的作品就是她的孩子,她要永遠保護她孕育出的生命。

在這兩個男人的心中,潘玉良都是讓他們仰望的。同時,也因為他們都對潘玉良付出了很多,所以才更加對她矢志不渝。因為,她的生命,又何嘗不是他們的生命。

...

美,并非隻能通過長相定義。潘玉良的畫是美的,靈魂是美的。

女人的魅力,也不僅僅在于長得美。潘玉良的出身、她的經曆、她的成就、她的精神,凡此種種,彙成她自身的一切,錘煉出獨特的迷人氣質。這也是她能夠擁有被人津津樂道的愛情的重要原因。

從小在妓院長大的潘玉良,見過的美女不計其數。她深知,美麗的容顔并不是幸福一生的資本。即便做到妓院頭牌,也無法擁有自主的命運。所以,在妓院姐妹千歲紅死後,她更加決心要逃離這個地方。

或許是因為從小就看過了太多的男歡女愛,她也深知,依靠男人,是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的。所以,即便她深愛潘贊化、感恩潘贊化,也始終堅持自己的追求。

她是真正地做到了人格獨立。

這樣的人,即便放到現在,又怎能不讓人心生敬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