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違」人師表(Урок,2014)原片名是課程、課,或上了一課、得到一個教訓。這堂課,或者說,從這一課堂中的教導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2、班上孩子的錢被偷了,該怎麼處置?這名教師實行連坐法,確實令人吃驚!他說:「每個人都掏一點錢出來捐給錢被偷的孩子,這樣就等同小偷偷了我們所有人的錢,對不起所有人。」這樣的作法,是降低損害(每個人僅僅損失了一丁點兒),還是擴大傷害(受害者從一個人變成所有人)?正是這一失去斟酌的舉動,讓女主角陷入困局——這困局,用一輛失去功能的龐大的露營車,堵住房子大門的出入口來象徵。

3、我們隨後看到,故事主人公所認為的「挖東牆,補西牆」的彌補性措施,是如何釀出災難和巨禍來的——因露營車故障無法出售,丈夫把信用卡還款拿去買零件;因挪用還款,於是信用卡公司控告而房子面臨法拍;因即將失去住所而向父親低頭借錢;因對父親不願為母親立墓碑(母親墳頭仍是枯枝繫成的十字架上與架上張貼著一張類似尋人啟事的肖像印刷紙),以及對其父親所娶新歡有恨,而無法屈尊開口,轉而投向高利貸;高利率借貸後,卻因銀行手續費差額不足而打撈許願池中硬幣,醜態盡出;因無法短期籌錢還高利貸,而用學生成績作為交易,取得寬宥天數;因期限已至,甚至賠上住所都無法償還,被放貸者人身威脅而報案,與此同時,發現受理案件員警與放貸者有交情作罷(呈現黑白相混失序的保加利亞社會);最後走投無路而搶劫那間打烊後仍為故事主人公開特例轉帳的小銀行……:貫穿整部電影的具體形象和物質,是錢。

4、經歷了這一連串風波的折騰,班上又出現了偷錢的情事,而這一次,抓得正著的老師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嚴厲的盯著肇事者,同時又垂憐肇事者,老師思考著:「我該怎麼樣培養這個人,還有其他所有人的正直人格呢?」然後默不作聲,轉過身去,開始授課。我不禁想,如果肯向老父親低頭認錯,借個錢並不是難事。可事實上,這正是對故事主人公來說最為難而不可妥協的事情,無論失去多少外在物質,薪水、工作、房屋,甚至以絕望的措施讓自己身陷囹圄而失去自由,都無法撼動其內在堅持——不為五鬥米折腰,即使這個精神世界的堅持對另一個人來說無足輕重。除了不向背叛母親的父親道歉外,故事主人公還有另一個堅持點,就是不作娼,當被脅迫以身體為代價來償還欠債,這名女性寧可搶銀行也不委身,而這兩點堅持的原因都指向其家庭觀念與價值的捍衛。

5、最近流行語「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不是一句用來反擊批評者的話,而是意味深長的同情語。我們(任何人都可以為師,因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告訴別人道理時,道理之所以具含力量,是因為這些道理的背後有經歷作為支持。雖然對於抓到未成年竊盜者的處理方式各有差異,不能說怎麼才正確,但至少,這一次這名女老師不再輕易的作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