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提到懸疑片,自然回想到著名的比利時著名偵探電影赫爾克裡·波洛( Hercule Poirot )的系列。其中最讓人一秒提起的,自然是 《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是英國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創作的偵探小說,屬于偵探赫爾克裡·波洛系列,由英國柯林斯犯罪俱樂部于1934年1月1日首次出版。

我們發現其中的規律,本片《陳查理在百老彙》是1937年出品。正好劇情可以“緻敬”一下這部小說。而實際上,此片最後部分,的确由陳查理對整個案件進行推理分析,也是把所有嫌疑人招到現場,當然,方式有點粗暴,不像 波洛 那麼儒雅,但陳查理扮演者歐藍德,确實憨憨的效果,與儒雅有幾分類似,并且最後部分現場揭穿了兇手。如果不是我看了《東方快車謀殺案》的介紹,我幾乎在懷疑,到底誰在借鑒誰呢?

說回本片,此片不需要介紹演員,哪怕你覺得陌生,也會覺得各位演員非常賣力,演繹到位,特别其中的紐約探長尼爾森,表演的絲絲入扣,一看就是老戲骨。把一位大城市地位的探長特色刻畫地非常到位,讓人覺得這種城市老警探,就是應該這樣,既有睿智和老油條,同時又有責任感。而陸錫麟作為大兒子的配角身份,與歐藍德配合的非常好,盡管老美電影,無論是亞裔,非裔還是印第安人,必須表現地各種莽撞,少不更事,永遠上不了台面的配角甚至跑龍套,這在那個時代,是非常政治正确的刻闆安排,查記錄陸錫麟也好像并沒有在好萊塢有過擔任主角的作品。正如李連傑所言,好像自從李連傑到了好萊塢拍戲,并且由他開始,美帝夢工廠才正式認可亞洲演員當主角是合理并且給與高片酬的序幕。過去的曆史因素不必深究,反正觀衆不要被早期電影中的華人角色,各個不是笨就是傻的刻闆印象所誤導就行。

但陸錫麟和歐藍德在熒幕下的私人關系,看資料介紹也是非常好的。由于歐藍德其實是酒精依賴症患者(酒鬼),醫生強制他不得再喝酒,否則性命不保。但既然是依賴症,沒得喝肯定和煙鬼和吸X人員一樣,各種狂躁不安,甚至無法繼續演戲,此時,陸錫麟就會私下塞點藥給他進行短暫治療。很明顯大家明白這是什麼藥。

此片非常值得早期就應該進行系統性翻譯,因為全部都是童叟無欺,老少鹹宜,沒那麼多政治色彩的内容,而且,也是中美關系第一次非常融洽的二戰期間,當然,這個中是指常凱申的中了。但并不影響其中的美好。

如果說有什麼内容需要吐槽的,估計就是很多犯罪電影常常犯的毛病:兇手在最後階段,花大量時間篇幅去描述自己的犯罪過程,而不去開槍。也許當時的觀衆很受用這一套,但是按照90後,00後的标準,壞人死于廢話太多,往往是他們的審美結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