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失望,七個大導演來每人拍一個時代見證香港的變遷,但是最終呈現的效果卻比較像劃水完成作業。
《天台練功》的洪金寶,隻是把自己童年練功的一些情況拍了出來,但是他們那個時候,師父是不允許他們說粵語的,必須要講普通話,看粵語片的意義就在于原聲,但這個應該還原的時候,卻選擇了配音,另外師兄弟之間的情誼也沒有表達出來,成龍元彬元秋等小時候也沒有出現,師父的嚴厲也沒有拍出,他們那時候的訓練,明明比電影中艱辛一百倍。
《校長》許鞍華是最多人期待的,但也是其中最為平淡的,許鞍華的風格确實是平淡中見溫情,但是這樣的篇幅,限制了她的發揮,過短的時長令她的特性還沒有能發揮出來,就已經結束了,最終呈現的就是這麼一個最淡如水的《校長》。
《别夜》譚家明應該是最不為期待的了,但他的部分卻意外的展示出了可解讀的空間,後半段有插入一段夢境,用了恐怖片的拍法,女方跟男方說不如我們一起去死,男方答好啊。其實有可能這段“夢境”才是真實的,男方答應了去死,但是女方卻毀約了,所以開始男方的獨白最後一段是“她是我的第一次,同樣也是最後一次”。而女方結尾也說了段一模一樣的台詞,不過最後說的卻是“他是我的第一次,令我終生難忘”。配合最後女生送給男生的圍巾在碼頭護欄上飄蕩和在馬路上的長時間拉鏡以及響起的警笛聲,這個解讀未必不正确。當然,要是除去這個解讀,《别夜》單看的話就太青春疼痛了,雖然台詞中有對回歸前移民潮的影射,但整體和大量詩歌獨白都有種強行文藝的感覺。
《回歸》是驚喜,原以為八爺隻強在動作方面(畢竟他新禧之後所導的質量都…),沒想到對家庭的移民和回歸以及人心的移民和回歸僅僅用了蜻蜓點水的觸及,卻帶來了四兩拔千斤的效果,誰說拍時代變遷的節點,一點要往大了拍?隻拍爺孫二人的生活,一樣能感受時代和人心的變化,另外《回歸》的膠片顆粒的質量真的很棒,單從畫面質感來看是七人之最。
《迷路》各方面來看都很工整,卻是我感覺最少了可切入點的一部,任達華遊走香港街頭看着城市的變遷,最終身後骨灰撒向大海找到了路,從父親跟他說的話傳到自己兒子的手中,卻拍得說教味太重了,《校長》雖然感覺平淡,但起碼特質就是平淡,《别夜》雖然裝文藝,但有可解讀空間,但是《迷路》,卻是連特質都找不出…這不該是拍出風雲三部曲的林嶺東的水平。
《深度對話》是最好玩的一部,徐老怪最近的商業制作太多了,很自然就把現在流行的“反轉”“多重反轉”和“打破四面場”的元素加入到其中,是令人看得最放松的一部。
總的來說對我來講意外之喜是袁和平的《回歸》,失望之作是許鞍華的《校長》,真正發揮了導演特質的是《遍地黃金》杜琪峰的“無常”和《深度對話》徐克的“鬼馬”。但對于這樣一部七位大導的《七人樂隊》,總體還是失望居多,或許不應該一開始就抱有太大的預想,這樣就不會有落差感,但你這個不能怪觀衆,你這幾個站一起,就不可能不有大期待。
一人一個時代串起來的香港變遷的《七人樂隊》,帶來的能量卻遠遠不如那隻叫阿金的《金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