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最佳華語女性題材院線觀影,本文涉及嚴重劇透,煩請觀影後理性讨論。)

女孩 (2025)暫無評分2025 / 中國台灣 中國大陸 / 劇情 / 舒淇 / 邱澤 湯毓绮

1.母親
當母親還是女孩的時候:女孩想讀書卻被種田的父親說“回家幫你媽煮飯”,女孩去同學家,卻誤入歧途,被傳流言蜚語,父親為保顔面,抛棄女孩,并對女孩說“可以寄錢回來,但人就不要回來了”

2.姐姐
當姐姐還是女孩的時候:女孩被本該最保護她的母親羞辱是一個“偷”東西的人,每天活在父親摩托車發動機轟鳴的恐懼中,蜷縮在衣櫃裡,做着被父親鎖喉的噩夢,在母親被父親施加暴力後,母親将自身承受的壓力與傷害轉嫁發洩到女孩身上,成為父親母親妹妹眼中全家悲劇的“罪魁禍首”,最後被母親驅趕出家門。

3.妹妹
當妹妹還是女孩的時候:女孩偷拿了母親的錢包,卻由姐姐替自己受罰,想吃煎蛋就會有母親的煎蛋,不恐懼父親的摩托車發動機轟鳴,是整個家庭中被所有人疼愛的女孩,對姐姐的離開不置一詞,在姐姐離開家庭後,繼承了母親的衣缽,最後成為了美容美發店的最佳接班人的女孩。

4.小莉
當小莉還是女孩的時候,塗抹着口紅,穿着大人的衣服,翹課,去影像廳看最喜歡的電影,其實是對缺失父愛的自我彌補,抽煙也是在模仿帶走父親的女人,希冀自己成熟點或許就可以讓父親回到身邊,在女孩内心深處父親的離開是女孩的不成熟造成的。最後和姐姐互成救贖

5.父親
女孩們的陰霾,無論是母親的父親抛棄母親,還是姐姐的父親家庭暴力母親,父親的形象就像深夜隔着衣櫃也要狠狠掐住女孩脖子的那隻巨手,隻讓女孩們感到壓抑與窒息。影片中的父親對女孩們的壓迫與改造,也可以簡化為“傳統父權”對“女孩們”的壓迫與改造。壓迫不是最恐怖的,比壓迫更恐怖是改造。

6.機車少年
女孩們的短暫快樂,機車少年一方面驅散了女孩們心頭的陰霾,帶給她們快樂,但是短暫的,女孩心裡清清楚楚的明白“早晚要回去”。也可以看作是新生代的“父權”。

7.車站
一個非常恐怖的地方。
母親被父親抛棄後在車站遇到的家暴她的男人;對應姐姐被母親訓斥後在車站遇到一群機車少年,這裡相同場景,不同時間的設計:可以把姐姐看作是年輕的母親,現在的母親看作是姐姐的未來;而機車少年就是從前的父親。車站的故事,循環往複,無窮盡也。

8.母親與姐姐
母親因為童年去同學家的隐晦遭遇,在老家傳出了關于她的流言蜚語,而被驅逐。母親唯一可以依靠的地方突然支離破碎,母親失去了她的“依靠”,而這個“破碎的依靠”的具象化就是“不知道是誰的種”的姐姐。母親認為她被逐出老家,失去依靠的罪魁禍首就是懷裡的姐姐。也就是說姐姐在沒有出生的那一刻就是不被母親喜歡的。

9.偷錢和偷情
因為“不知道是誰的種”,所以在母親内心深處,認定偷錢的人不是妹妹而是姐姐,即使妹妹自己承認,母親還是要懲罰姐姐。而最後母親抛棄姐姐的原因是,姐姐隔着門說出了真相“我也你是偷情偷來的。”母親的不幸轉嫁到姐姐身上,姐姐也會覺的母親的不幸都是因為自己,而給姐姐帶來更深層次的自責、自卑和自我否定。

10.父親與機車少年
被老家“父權”抛棄喪失依靠的母親,在車站哭泣時,遇到痞帥的父親,繼而通過與父親結婚,在一片人生廢墟中親手把“父親”的形象主體重新建立起來。
被家庭抛棄喪失依靠的姐姐,在車站哭泣時,遇到有趣的機車少年,繼而通過與機車少年的玩耍,似乎要和母親走同樣的道路,通過機車少年重新建立可依靠的“父權”,但是這裡舒淇導演設計了一個超現實的“上吊”畫面。

11.上吊
即當姐姐要走和母親同意的道路時,姐姐爬上了樹,拿出繩子,這裡既是姐姐内心痛苦的寫實,也是導演自我反省“走老路和上吊無甚區别”後的嘶吼。

12.“你們都是我的,你們跑不掉”
父親或“父權”對女孩們的領土宣言,字面意思,你們這些女孩都是我的,此類話語包括但不僅限于“沒有我,你們明天吃什麼”和“沒有我,你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裡?”

13.小麗與小莉
導演設計兩人的相同性:兩人同名,兩個人都是被“父權”傷害,家庭破碎,在人生的一片廢墟裡一起爬過悠長的綠道,推開磚牆,翹課,來到大人們的世界。
相同性的寫實層面:導緻女孩們的悲劇大抵相通。
意象層面:可以把小莉看作是小麗想象的平行世界。現實中沒有小莉這個人,小莉就是小麗。

14.口紅
母親塗口紅出門,被父親按在床上蹂躏。
母親不塗口紅出門,被父親嫌棄出門也不塗個口紅臉色這麼差别人看到還以為我在家怎麼了你。
口紅是父親宣告權力的工具,是改造母親,讓母親服從自己的工具。

15.“你和他離婚好不好?”
姐姐對母親的懇求,注意這裡的畫面設計,姐姐畏懼母親責罰她而奪門而出,緊緊拉着門,防止母親從屋子裡出來揍自己。
這裡姐姐在“外面”,而母親被“鎖在房間裡”。

15.房間
母親無法離開的房間,母親被鎖着的房間,母親生活着的房間,母親化妝着的房間,母親吃飯的房間,母親工作的房間,母親睡覺的房間。母親自願走進的房間,母親看清真相後不願走出的房間。這個房間既是母親“依靠”的寫實,也是象征。在這個房間裡,埋葬了母親的自我,供奉着一個無上至尊“男人”,即便死後的靈堂依舊香火鼎盛。在這個房間裡,後來貼上來一個大大的“忍”字。

16.美發店的老闆娘
在母親被男顧客揩油時,會替母親打抱不平,但沒有更多的實際行動,勸母親離開父親,尋求更好的生活,但可悲的是,這個更好的生活依舊是建立在一個“想象中的對他好的男人”身上。

17.給美發店送水果的男人
即老闆娘口中“想象中的對他好的男人”的想象照進現實,但就在我們所有觀衆都在期待母親離開父親,投奔這個男人時,老闆娘說“可惜了,他有老婆。”在這裡,老闆娘就是我們所有人潛意識中“找另一個人來救贖母親”的意象化。而值得我們追問的是,這樣一個有老婆還給美發店噓寒問暖的男人,真的是更美好生活的開始嗎?

18.桌子上的報紙
母親,姐姐妹妹吃飯時會在桌子上蓋一層報紙;父親吃飯并不會,父親暴怒下會狠狠踢翻桌子,并用腳踩在桌子上。這層小心翼翼的報紙,究竟在小心翼翼什麼?而被報紙隔開的究竟是什麼?

19.桌子
被踢翻的桌子,母親要把桌子恢複原位,但父親踩在桌子上的腳是阻礙。在這個畫面中,母親是修複者,縫補者。父親是破壞者,阻礙者。暴力的産生不僅僅是施暴者的殘忍,也有被施暴者的縱容與配合。

20.煎雞蛋
妹妹想吃煎雞蛋,姐姐不想母親操勞,試圖制止妹妹,母親起身給妹妹煎蛋,最後到冰箱拿雞蛋的時候才問了一句“你吃不吃”,姐姐點了點頭。這句台詞的設計,引申出“母親到底,想不想讓姐姐吃雞蛋?”的聯想,母親還是愛姐姐的,但不多,将母親角色複雜化,将姐姐角色痛苦化。

21.父親的死
父親出車禍的夜晚,是姐姐被逐出家門的夜晚。
這裡的設計為“父權的死亡”和“諾拉被迫出走”

22.上香
被抛棄的姐姐時隔多年回到房間,母親對着死去父親的遺像說姐姐回來看他,并讓姐姐上香,姐姐沒有上香,最後由母親上香,上香後才開始吃飯。

23.“你和他離婚吧”
姐姐被離開房間前,對母親的哭訴,潛台詞是在尋求母親更多的保護和關愛,“母親”在此刻仍作為姐姐生命的“依靠”存在。在這句哭訴中:主語為“你和他”即“母親和父親”

24.“你知道這些年我是怎麼過的嗎?”
姐姐最後回到房間,對母親的哭訴,字面意思,對母親的責問,但“母親”在此刻已經不是姐姐生命的“依靠”,在這句哭訴中:主語為“我”即“姐姐”本身。

25.女孩
當女孩還是女孩的時候,并沒有書中記載的美好的曾經和現在。女孩們生活在父親們的魔爪下,從一個父親逃往另一個父親,在一個又一個父親中流連,徘徊和死去。

影片在女孩的哭泣中戛然而止。

一部不輕松,真實且壓抑的電影,很難讓觀衆真的明媚起來。即便導演在最後樂觀的,溫柔的把畫面明度調亮,留下了姐姐拒絕了朋友“我陪你一起回去”的建議,一個人返回房間,以自身為“依靠”,并與從前和解的光明尾巴。

我依然忘不掉姐姐躲在衣櫃裡透過拉鍊,穿過門縫的那雙茫然到空洞,無措到失神,恐懼到清澈見底的眼睛和那雙無形的,想象中的巨手。我依然忘不掉姐姐偷拿同學的面包小心翼翼趴在桌子上慢慢偷吃的幸福模樣。

“這麼多年,女孩怎麼過的,你知道嗎?”

即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概率就是站在“車站”裡尋找真龍天子或真鳳天女的下一個父親或下一個母親。

但一千個母親總有第一千零一個姐姐,我想,或許這就是這部影片的意義。

被哭聲掩過,《女孩》沒說完的“這些年怎麼過的”,是燈光亮起,影片散場,留給每一個觀衆的課題。

至此,一部及格但不優秀的作品。


男主角的選擇是整部電影最大敗筆,演技沒有問題,但是太帥了,帥的不夠殘忍,殘忍的不夠普通。
擴大了觀影受衆,拉低了作品質量。

成年後的姐姐沒有接住童年姐姐的演技,也可能是劇本轉折的太過突然,帶來明顯的落差,迅速将觀衆拉出鋪墊了100分鐘的情緒,一種滑稽的潦草的虎頭蛇尾。

個人覺得,如果最後姐姐回到房間,一句話也不說,就是低頭吃面,然後痛苦流涕。
會比說“你最近過的好嗎?”“你知道這些年我是怎麼過的”然後再哭,會更有力量,更真實,更觸及人心。

對于一個立志與“父權”決裂的普信男來說,整部影片并沒有感到冒犯,看着“父權”被抽打,還有點小爽,甚至自己也想上手抽兩鞭子。

導演就像刺客聶隐娘一樣,孤身殺進“父權”的皇宮,不僅手刃了皇帝,還一把火,燒了皇宮。狠不狠?爽不爽?

四線邊城的影院并沒有太多排片,也沒有太多觀衆。周五的電影院冷清的有些寂寥。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明明大家擁有了更多的時間和選擇,卻變得更忙碌更緊張更焦慮,是什麼局限了大家的視線?

而本文所有所謂的抨擊“父權”,其實隻是看到了“父親在欺淩母親”“強勢在欺淩弱勢”,而這樣的事時刻都在發生。

“皇宮着火了,快逃啊!快逃啊!”可悲的不是聶隐娘拿着擴音喇叭,也沒有喊醒做着春秋美夢的我,而是我聾了,十個百個億個擴音喇叭也是徒勞。

但幸好聶隐娘還有手,可以扇我巴掌,十個百個億個,如果這都扇不醒我,大概可以扇死我。

我最好不聾。

緻謝:
感謝被流感糾纏,面容憔悴,強撐精神和我一起看完了整部《女孩》的阿琰,因為有你我的世界更加豐富,感謝舒淇導演的魄力和勇氣,即便整部電影并不完美,但不完美也是一種美。感謝不完美。感謝有所包容。感謝讀到這的你。感謝寫到這的我。感謝偌大的北平,還有的這一方書桌。長夜漫漫,長夜慢慢,将上下而求索。

———2025.11.3淩晨01:03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