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些人不客觀的差評,所以我也非常主觀的評滿分,這部電影的攝影特别好,尤其在大銀幕上看格外的贊,張子楓演技還是一如既往的好,适合這種生活化中帶着情緒宣洩的表演,讓我出人意外地是張偉麗的這次跨界,實在是太會演了,有驚豔到我,電影中也具有生活感,同時還有戲劇張力,這裡面很多畫面讓我影響深刻,沐沐給青蚵嫂畫畫時畫上的漁網的眼罩,在我看來,是漁村生活的青蚵嫂用漁網來打撈生活,也被漁網所困住的人生,透過漁網看這個世界也變得模糊不真切,她和陳老師,林沐沐和阿汐作為一個對照組,前面的女性即為父權制下的受害者,也為施害者,淪為父權的工具,為孩子殚精竭慮,打着為了家庭的口号,傷害其他的女性,男人做錯的事受害者是女性,但給他擦屁股的也是女性,可真爽啊,而新時代女性争取自己的權利,敢于鬥争!最後前面的女性承認自己的罪行,引來新的局面,但我還是想阿汐在青蚵嫂屍體旁邊吃下的那顆糖,她想的是這個人造謠害她母親去世的兇手,還是多年陪伴給予她溫暖的青蚵嫂,甜甜的糖好像在愛恨交織下淪為苦澀的哭聲。還有一個畫面就是同為受害者的朋友,說她和老師以為是愛情結果到頭來是強暴,就像林奕含說的文學是否有巧言令色的成分,我想是有的,很多高位者占着自己的閱曆學時地位權利來誘導女性,把不對等的關系把傷害說成愛實在是太可恨了……
在台風前的一舞,一個想變成鳥,一個想變成魚,因為不用生活在肮髒的人類世界,而在火焰下的一舞,火焰把畫幕燃燒成一副美麗的油畫,一直鳥兒和小魚并肩在一起,就好像燃燒的女子畫像,真美啊,也希望沫沫和阿汐在黑色貝殼的見證下不被欺負,幸福快樂!最後片尾的字幕形式也特别标新立異!和朋友看到的時候兩個人對視一笑,在其他電影裡沒看到的創意哈哈哈哈哈哈哈!雖然有些小bug但整體還是很不錯的最後李宇春演唱的片尾曲,很好聽而且歌詞也很會寫,不愧是李宇春和唐恬~
很可惜這次因為有些緣故沒有連線上但我還是想問導演的女性意識崛起是什麼時候是因為什麼事,因為我第一次看她的片子是紀錄片《姐姐》聽說原本是記錄警察一家,而李玉導演敏銳的察覺到家庭中的重男輕女,并把主角從警察變成女孩,所謂的姐姐,而且看她的大部分片子都是女性故事,女性作為第一主角,可見李玉導演早就實踐女性主義了,并且一直在踐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