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樣的一句:我甯願痛苦,不要麻木。振聾發聩,影響力無數人,節目播出後很多人都在打聽劉小樣後來怎麼樣了,我也是其中之一,這個節目也剛好解答了我們的疑惑,從關于女性話題的《半邊天》,到人物的《平原山的娜拉》,再到《她的房間》,連接了三位優秀的女性,劉小樣、張越、安小慶。”兩檔優秀的節目,從節目名看來就特别喜歡,女性即為半邊天,她的房間讓我想到伍爾夫的《一間隻屬于自己的房間》裡面寫到一個女人要想寫作,必須擁有兩樣東西,錢和一間隻屬于自己的房間。我想需要錢來養活自己,而一間房間可以養活自己的精神,精神需要有一個可以承載它的地方!看到劉小樣在節目中說她特别喜歡一句話自主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或許伍爾夫等優秀的女性和劉小樣發生了精神的碰撞。從前的她在信中寫道:「在農村,有錢可以蓋房,但不可以買書;可以打牌閑聊,但不可以去西安。不可以交際,不可以太張揚,不可以太個性,不可以太好,不可以太壞。有約定俗成的規矩,要打破它就會感到無助、無望、孤獨,好像好多眼睛在盯着你。不需要别人阻止你,你會自覺自願地去遵守這些規矩。她渴望外面的世界,渴望詩和遠方,但身體被傳統困住,她的精神得不到釋放,但後面她内心的岩漿噴湧而出,她決定去外面打拼,歸來多年她說:詩不一定在遠方,它可以在自己的心裡。院子裡的花和大量的陽光滋養了她,張越說她修煉的很完整,安小慶說她很茁壯。多麼好的形容呀那麼的确切,生活給予她的苦難,她說:我要拿石頭打磨我這塊石頭。張越說拿石頭打磨石頭很疼的,她堅定的回答:我不怕。面對西西弗斯的石頭,她覺得人人都是都在推石頭。我推我的石頭,但我蔑視你。她接受生活給予的苦難但她蔑視它!很高興在這檔節目裡看到劉小樣依舊沒關上她心靈的那扇窗戶。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初她的采訪可以讓大家産生共鳴,安小慶也因為如此被深深的影響到,直到後面她一直找尋劉小樣,寫了她的人物雜志報道。她在報道中寫道張越在英國認識到一位女士,她說你知道你那期節目給了我多大的鼓勵,劉小樣給了我多大的鼓勵嗎?」她哭着告訴張越,「劉小樣當年說的那些,讓我也想走出去,去看平原外面更廣大的世界,後來我努力學習,考大學,大學畢業後進外企,又出國留學、結婚,現在在歐洲做紀錄片導演….」
張越覺得這位女士,「其實也是小樣的分身,是小樣的另一種可能性」。或許劉小樣并沒有失蹤,「因為她一直都在」。我們都是西西弗斯都在推着生活這塊石頭,我們也都是劉小樣,向往着美好生活。甯願痛苦也不要麻木,如果一旦麻木,就沒有激情沒有希望去找尋自己,就像最後她們夜晚看着露天電影,千與千尋裡面說一定不能忘記自己的名字。這個名字不單單是個名字,她承擔着所有的自己。就像《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裡寫到我渴望有人暴烈地愛我至死不渝,明白愛和死一樣強大,并永遠站在我身邊。我渴望有人毀滅我并被我毀滅。世同的情愛何其多,有人可以虛擲一生共同生活卻不知道彼此的姓名。命名是艱難而耗時的大事;要一語中的,并意寓力量。否則,在狂野的夜晚,誰能把你喚回家?隻有知道你名字的人才能。我們不能忘卻自己!
劉小樣、張越、安小慶她們互為對方的“天才女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