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現在!對銀河映像充滿好感!隻有看過太多不怎麼樣的,有野心沒能力,有立意沒内涵的平庸合家歡,才能體會到這種對套路的旁逸斜出,對欲望的克制審慎多麼難得!文雀珍重了式微的手藝,金絲雀掙脫了權勢的樊籠,求仁得仁,各生歡喜。鳥兒屬于天空,抓鳥的隻配糊一手鳥屎,江湖兒女屬于山高流長,萍水相逢後,聚散兩相宜。過程簡單但諧趣盎然,收尾有《倩女幽魂》第一部甯采臣、燕赤霞晚照送别,各自揚鞭的豪情。就說嘛,這世上哪兒來那麼多飛來豔遇和愛上醜人的美女,但人與人之間,理應容得下一份無關占有,路見不平拍案而起的仗義。真可謂小切口,小故事,小斡旋;大灑脫,大明白,大快落。
視聽語言相當幽默,很多鏡頭都會越看越笑,樂不可支。比如珍妮分别勾引四兄弟後,四兄弟擠在同一輛自行車上,疊着别人的腦袋發自己的春,鏡頭從下至上懶懶掃過。他們在想什麼?無外乎《流浪地球》裡劉培強見韓朵朵那一套,但導演不明講,讓觀衆自己想,就比平鋪直叙高明許多——因為導演知道,這樣處理不僅含蓄翻倍,戲谑翻倍,大豬蹄子翻倍,觀衆秒懂之餘還可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替鏡頭想更多。
最後,香港導演喜用粵語區俚語黑話題名,從追龍、暗花,到本作的文雀。因街邊雀仔卦訓文雀啣卦,疾速靈巧,有來有回,故而喻扒手,可謂妙肖。看了下英文名,用的sparrow,但片子裡正兒八經出鏡的,是頰白喙紅,頂黑羽灰的文鳥。談起養鳥,我國文人一脈專注此類的恐不多,蒲留仙《鴿異》述異,李笠翁、鄭闆橋、秦書田等,不過借養鳥談做人。倒是霓虹那邊兒,自夏目漱石《文鳥》,川端康成《禽獸》,到柘植義春《啾啾》,松本大洋《東京平常日》,絡繹難絕,大有将文鳥煉成某類文心的火勢。因此核心意象從市井而不從文學,反見峥嵘。音樂也湊趣兒,調皮極了,也像一隻小文鳥在心髒裡撲騰,尤其幾個拟音,一幹子把我戳到上美經典如《人參娃娃》那兒去了可還行。 大滿足!!
鳥兒屬于天空,抓鳥的隻配糊一手鳥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畢證明什麼也沒有證明
确實和《捕風捉影》風格撞款,同樣是潦草孔雀,後者好歹有一個漂亮的大掃把可以遮屁股,活蹦亂跳也不會太磕碜,前者不一樣,求偶的羽毛東一塊西一塊都快斑秃成鹽堿地了,還被強制開屏,導演簡直不做人(bushi)!題材方面,帶有極強黑社會性質的 ...
原來我一直不知道甜茶本名,直到現在
簡單說兩句就好(淚目)。又一個“夏天終會結束”的故事,對欲望湧動,潮濕又明亮的夏日追魂僅次于《青木瓜之味》。比較特别的點大概在于,一般從社會主流的身份石膏中艱難剝啄内我的作品,大多痛隐卑瑣、諱莫如深如《喬瓦尼的房間》,本作前兩個鐘卻 ...
貓貓就是國産動畫大電影裡最能打的!嗷嗚!
走出電影院時溫風如煮,周身如鹵,心情卻很愉快,所有擔憂都随着觀閱風流雲散了。我覺得第二部完全可以去更廣闊的天地打一打,當然,和國際頂級大前輩如《千與千尋》《幽靈公主》相比,貓貓在思想深度、多義性兼容、标志性意象建塑、人物做灰等方面還 ...
我的天選電子榨菜,叉腰!
事情是這樣的。無意首頁刷到一則明星交流“養牙膏”的神奇生活小貼士,好奇之下難免試吃,試吃之下居然上頭,于是花個把禮拜追完,确定自己确乎遇到了一款各方面都脆爽得恰到好處的電子榨菜,就,咔嚓咔嚓,大滿足!首先作為以香港普通法系為律政背景 ...
寒蟬凄切,壯志消歇
《繡春刀》+《繡春刀Ⅱ:修羅戰場》食用完畢。猛虎落地式……挺好看倆片子,當年為啥直接就踢進記憶的爛片堆子裡去吃灰了呢?有點兒不好歸類是真,說它們是武俠奇情片吧,重點講官場,第一部是權力對個體的碾壓,鬥争之下無全卵,第二部是權力對個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