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裡詩書

作為一部改編電影,《一周的朋友》相較于同名日版原作雖然做出了不小的改動,但電影卻并沒有因此變得更接地氣,相反無論從劇情還是節奏,這部改編後的新作都讓人找不出哪怕一絲的優點,甚至于原作裡真摯的情感都變得虛無尴尬了起來。胡編亂造的狗血,隻是浪費了題材,空耗了演員。

...

《一周的朋友》最早是一部12集日漫動畫,劇情是一周便會忘記身邊朋友的女主和她朋友們的故事,純粹治愈的情感是這部作品的亮點核心,而到了日本真人電影版翻拍,電影如很多漫改作品一樣,沒有能合理的去梳理原作情感,以至于稍顯散亂冗長。面對這樣一個其實并不是那麼出衆,同時也不接地氣的故事,改編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然而從這部中國二次回爐的翻拍電影來看,其雖然認識到了這一問題,卻并沒有解決這一問題的能力。

電影最為明顯的問題是在大刀闊斧的改編後,劇情完全無法得到有效的組織。在電影中人物與人物間的情感鋪墊趨近于零,原作本身其實在先天就存在着多人物導緻的劇情碎片化,而電影非但沒有去在改編中去解決這一問題,相反更加潦草敷衍的人物情感鋪墊,使電影失去了原作尚存的細膩情感,變成了一盤散沙。沒有邏輯,也完全無法讓人帶入情感共鳴,這就造成了明明電影裡主人公哭得梨花帶雨,觀衆卻覺得坐立難安。

...

這種讓人尴尬的诟病具體舉例來說,就例如電影明明将故事的背景放到更加緊張的高中複讀時期,希望借此博取觀衆的共鳴,卻要在這個時期裡不加思索的塑造一群天天想着交朋友,還會在圖書館裡大聲喧嘩的學生。這群學生居然還有時間一起非要跑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還能找到一艘船泛舟湖上?電影演到這裡,其實我已經并不關心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而隻是在想作為電影的導演編劇,是有多脫離現實生活,才能拍出這樣的劇情。

内核上,電影也與原作南轅北轍。在原作裡會忘記身邊朋友的女主,她的這一問題隻是展開友情波折的契機,而到了這部電影中,其不僅花費了大量時間在這一個本無關輕重的問題上,最後所謂的轉折也根本談不上給人帶來了多少意外,莫名其妙的校園暴力更是讓人倍感生硬。電影的主題是朋友,是那種當我們成年步入社會後,再難邂逅的珍貴情感,這是原作裡最為打動人心的一點,而改編後的電影,卻忽視了什麼才是這部作品真正該去表達的内核。

...

以往的改編爛片,往往是原封不動的臨摹,以至于最後變成了畫虎不成反類犬,而這部電影的所作所為,則是讓人看到了沒有靈魂的胡編亂改,同樣是東施效颦,以至于将朋友間淳樸的友誼變得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