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烨說:“我們都應該慶幸,在今天還有人繼續提出不滿和責問,要感謝他們的勇氣。”“制作中感覺不一樣,最後影片才不一樣”“從電影史的角度,沒有一個演員能純粹的當演員,這是一個挺傷心的事情,但這就是現實,導演也是一樣”(顯然在國内更明顯)

一個人的自由不是自由,這不是反抗,是回答。

顯然婁烨還是高看了内地的觀衆,風雨雲在我眼裡其實就是一部徹底的藝術電影,我也無法想象婁烨要是拍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電影會有多奇怪,估計婁烨自己也無法做出真正的商業電影。但他要做的,就像宋佳所說的,“不要千萬人的骨頭,要捕獲一個人的人心。”那樣,服務于那些小衆的渴望在銀幕看到婁烨作品的人,這也是電影作為藝術品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當我看到婁烨的創作團隊如此優秀團結成熟和諧的時候我才意識到自己内心深處還是渴望拍攝創作,可惜還是有太多現實因素要考慮,這就算在挫折面前大家也能因信念堅持克服下去。這種氛圍的創作環境可能永遠成為了我的遐想,看來隻能從僅僅滿足自己的低成本短片中找尋安慰了。

最後那血淋淋的對制度的批判再次成為了内地影迷觀衆和電影工作者最熟悉而沉重的歎息,習慣成為一種悲哀。盡管這樣,看到電影院裡仍然熱情似火的觀衆仿佛得到了一絲安慰。為了上映不斷妥協的行為其實并不代表着低頭,而是為了讓更多人能看見和感受到電影藝術的魅力。

電影是夢,夢的背後是創作,但電影的創作從頭到尾也是一場夢,一場自由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