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藝術手段來對曆史進行發聲,那麼婁烨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婁烨講着他沒有故事的故事,平靜注視着不像社會的社會,但這世界仍充滿煙火和呼吸。無不想到侯孝賢。稍微回顧一下他其他的作品,好像都離不開以悲為核心的傳輸理念,沒有笑容的演員和極度壓抑下的平靜。那首在歌廳血殺四方姚莉1931-1949的《得不到的愛情》可謂經典的貫穿本片,結尾黑白的畫音違和屬于本片的點睛之筆和神來之處。時代之感伴随人之情應運而生。電影稱為藝術的原因便是觀影有時需要的是性靈,是超驗的感受與觀影後無盡的想象帶來的情感升華和釋放,這便是所謂的後勁。雖然婁烨不是中國暴力美學的代表人物,但在我心裡他的風雨雲彰顯了其美,紫蝴蝶彰顯了暴美中死亡突發和死即空的特點。
在那個無可訴說的年代,“至少你還活着,但不知為何要去戰鬥,隻覺得難過想哭”
最後一句台詞是“準備好去戰鬥了”是的,但誰又能真正準備好呢,勝利都是無數的死亡恐怖堆積而成的,無數遊街的高喊更是一種無力的笑話。
我得不到你的愛情,在冬夜裡沒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