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這篇文章時,距我觀看《長空之王》首映已經過去了32個小時,離影片正式公映還有三天零一個半小時。
小米音箱循環播放着《長空之王》逐夢曲,“哪怕最後一次請讓我飛上雲端,在黑夜來臨時變成流星,再照亮你一次”……在看過首映後再聽《雲端》,心一揪一揪得疼,淚止不住地流,卻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聽。
電影 《長空之王》,高燃與溫情兼具,笑點共淚點齊飛,前後呼應,劇情閉環,讓人渾不覺時間流逝。當最後一幕戰機編隊飛過天空,映照着孩子開心的笑臉,“生于華夏,何其有幸”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國泰而民安,原來在我們安穩生活的背後,一直有這樣隐姓埋名默默付出的一群人,為不斷提升我國自己的守護力量而流血犧牲着。是這個始終隻有100來人的試飛群體,70年來拼勇氣、拼技術、拼創新,用鮮血、用生命,飛出了一代代我們自己的殲擊機、轟炸機、運輸機,飛出了祖國山河美如畫,飛出了長空萬裡太平歌。
長空顯英豪,歸來皆凡人。《長空之王》雖人物衆多但主次分明,即使出場極少的角色也有自己的記憶點,那個說着家鄉方言味英語的小夥子讓我一想起來就笑得不行。而胡軍飾演的張大隊和王一博飾演的雷宇,就是我國一代代試飛員傳承與成長的生動寫照。老一輩技術過硬、愛才惜才,新一代眼界開闊、繼承創新,變的是材料機型裝備,不變的是使命信念擔當,而這些主題,都在一句句平平常常的“收到”、“我可以”“保證完成任務”中。
戰機呼嘯長空,護我萬裡山河。影片中出現的殲-10C、殲-16、殲-20,以及K-8V變穩機,都是王一博、胡軍等演員們進入座艙感受、自己上手操控過的真家夥,親眼所見、親耳聽聞我國航空工業從零起步,相比發達國家同行從望塵莫及、望其項背到并駕齊驅的發展曆程,太多語言難以盡述的内心感受,都濃縮在導演至今念念不忘想要收藏的,王一博那本貼了五顔六色标簽、做了密密麻麻筆記的劇本裡,體現在一條條淩晨一兩點發出的讨論劇情的消息裡。
影片中衆多型号的飛機裡,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一系列殲擊機,而是被稱為“空中魔術師”的K-8V變穩機。看完首映心情略略平複後,我特意搜索了相關資料:K-8V變穩機是中國航空工業試飛中心在K-8教練機基礎上改裝的試驗用飛機,能模拟多種型号戰鬥機的空中飛行特性,甚至在下一代戰鬥機沒有研制出來之前,将圖樣上的設計參數輸入到該機的模拟設備中,即可進行模拟飛行,從而達到驗證、評估、優化和訓練的目的。
K-8V變穩機,在王一博飾演的雷宇的成長過程中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緣由留待大家走進影院自行解謎。雷宇是新一代成長起來的試飛員群體代表,理論知識豐富紮實,思維敏捷敢于創新,有點傲、有點倔,還有點憨。這樣的雷宇不但惹得滿場女孩子尖叫,還格外招男同胞們的欣賞,長輩們喜歡,連孩子們也喜歡,這真的是男女老幼通殺呢!
最後說一點:原本以為雷宇手腕上的紅繩有什麼情感因素,看完才知道感情是有,但并不是我所想的感情。至于具體是什麼,就一起去電影院看《長空之王》吧。

...
...
...
...
...
...
長空之王 (2023)暫無評分2023 / 中國大陸 / 劇情 動作 / 劉曉世 / 王一博 胡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