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線“戰鬥員”到後方“試飛員”,電影《長空之王》以雷宇的成長和國産新型戰機解決“心髒病”形成最終戰鬥力雙線并進,講述了一個并不複雜卻極吸引人的故事。
吸引人的點在于:幾乎不為人所知的試飛員群體,真機實拍的殲-20、殲-16、殲-10C等多款我國現役最先進的戰機,試飛員與戰鬥機,都是我們日常難見的“隐秘的角落”。陌生=新鮮=好奇,就如已經cinity120幀、杜比全景聲、巨幕、普通2D各種版本看了個遍的我,依然想繼續體驗動感4D和IMAX版《長空之王》有什麼不同。
果然是不同的,當身下座椅随着戰機直上雲霄、瞬間俯沖而晃動搖擺,不知從何處吹來的風忽大忽小掠過身體,我隻能緊緊扣住左右扶手任寒毛豎起絲毫不敢松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銀幕,嘴角緊抿唯恐自己叫出聲而影響了他人,這猶如身臨其境般的新奇體驗,怎一個刺激了得!誠如雷宇第一次試飛裝上新發動機的殲-20時所感歎的:太爽了!
影片一開頭,就是高燃的極限長空競速,明明敵機已被鎖定再進一步就能……千鈞一發的緊要關頭,發動機罷工空中停車了!眼睜睜看着敵機脫逃,自己還得靠參數、拼技術想辦法把戰機飛回去,這讓憋着一口氣的雷宇耿耿于懷,也讓張大隊一句“想不想飛 隐身戰機”成功誘(拿)惑(捏),心甘情願地到試飛局報到。
“隐身外形 複合材料 還得有個好發動機”。眼界寬廣、理論知識紮實的雷宇,是“會飛的設計師和工程師”、新一代“專家型”試飛員的好苗子,心心念念着“泰山”發動機能否如期裝配隐身戰機,列裝部隊好到前線“報仇”,這一點“執念”讓剛進試飛大隊還沒完全轉換身份的雷宇不可避免地犯了錯。停飛的年輕人被派去學習包降落傘,申請調回原部隊前飛最後一次,自己包的傘救了他一命卻與亦師亦友的張大隊天人永隔。“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前進”,即使已經看了幾遍,沖擊力不再像第一次看時那般強烈,中國軍人舍己護民的犧牲精神依然讓我每每忍不住濕了眼眶。
看首映時最震撼的是張大隊的犧牲,真真切切體會到了“試飛員是和平年代距離死亡最近的人”的含義。重刷再看時的關注點則更多地轉移到雷宇回答父親的話上來:“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中國人失去的不僅是尊嚴,還有自信,以前失去的,我們這代人要拿回來”。非常喜歡王一博這幾句台詞的處理,舉重若輕卻擲地有聲,簡簡單單的一個“拿”回來,内含多少九天風雷,隻有真正的試飛英雄們才能體會。
九天震風雷,王者驚寰宇。電影《長空之王》吸引人之處,當然還在于幾近占據片長三分之一的試飛+“空戰”。美輪美奂的視覺效果每一幀都足夠精彩,而這,卻是我國内地電影大規模應用LED虛拟拍攝技術的一次全新嘗試與挑戰。今日《長空之王》官方微博發布的幕後特輯中提到:搭建700餘平米的U型屏、269平米的O型屏,還原機艙,模拟真實操作……以誠意與敬意,展現我國最先進戰鬥機的巍巍英姿和試飛員們波瀾壯闊的試飛經曆。
https://weibo.com/7735797737/4899063416226190
而參與《長空之王》虛拟拍攝指導的經曆,讓浙江傳媒學院電影學院副教授,時光坐标傳媒科技創始人、電影視效指導陳奕寫下了相關論文:《長空之王》 虛拟攝制中光影運動的創作探索。
《長空之王》虛拟攝制中光影運動的創作探索 qq.com
國防科技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教授詹慶生在《﹤長空之王﹥:國族叙事與時代文化表征》一文中提到:中國空軍電影還有很強的發展潛力,本片在影像語言、電影質感、特效制作等方面已展現巨大進步,展現的殲-20、殲-16、殲-10C等中國戰機極具現代感、科技感甚至科幻感,空戰鏡頭調度利落、剪輯犀利、特效逼真,虛拟拍攝實現了戰機動作、演員表演與空地環境的有機融合,為觀衆帶來強烈的視覺美感和震撼性的視聽沖擊,也為空軍電影創作探索了寶貴經驗,中國空軍電影前景可期。
《長空之王》:國族叙事與時代文化表征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