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傳記類的電影,應該是很難拍的。

太過誇張了感覺虛浮,太過白描了感覺寡淡。

這次,凱特溫斯萊特向這個難度發起了挑戰,勇氣可嘉。

巧合的是,最近正好刷到了小李子和凱特溫斯萊特的同框,小李子也是為了好友的電影友情站台,滿滿收獲了一波回憶殺。

當年的《泰坦尼克号》為什麼會“萬人空巷”,和凱特溫斯萊特的“藝術”不無關系。

時過境遷,現在在電影上看到這樣的鏡頭已經不新鮮,所以,凱特這次,相當的“随便”。

...

故事,是以凱特接受采訪開始的。

個人感覺,這樣中規中矩也蠻好的,結果在後來,竟然還出現了反轉,搞得現在連“紀錄片”也要反轉的節奏,多少有點膈應。

那麼,問題來了,凱特究竟是因為什麼“奔赴戰場”的呢?

如果不是為了“名利”,那是為了什麼。

這個,應該是故事應該探讨的主題。

...

這種内心的“渴望”,在第一次“接觸”時,就被這“無牌司機”給一眼看透。

說不說,這倆人的第一次見面,彼此是棋逢對手。

真正的“戰鬥”,即将開始。

凱特大概是因為被“無牌司機”說中了心事,才有了“改變”的原始動機。

...

很快,凱特就跟着無牌司機到了倫敦。

不過,戰争陰影也接踵而至。

凱特決定去雜志社應聘。

媽蛋,過了35,還在找工作,找什麼工作啊,哪個公司還要你?

現在,35-63的,要不祖上蒙陰,要不吉祥三寶,還想找體面的工作?

凱特即便曾經是模特,現在也“過氣”了好不啦。

...

根據故事,其實凱特第一次“戰地”,基本也就是在大後方轉悠。

一般的地方,凱特因為是女性,基本進不去。

然而,作為一個記者,本身就應該具有“在平常中發掘價值”的新聞能力,所以,凱特即便是随便逛逛,也能拍出令人“震撼”的照片。

以至于,當時“執勤”的女性飛行員,都對此匪夷所思。

拍的是什麼呢……。

...

戰争,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或許我們并不需要到戰場上看那些鮮血淋漓。

人性,在那種“道德見底”的環境下,任意的肆虐。

這個女人,最後被扣上“通敵”的帽子,誰也不會從内心問一問是不是無辜,而且,她本人,也已然放棄。

肉體的摧殘最後化成血淋淋的數字。

精神上的摧殘,最後化成無盡的絕望。

不知道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熱衷”于戰争。

無論正義還是非正義,那些發起戰争的人,都躲在後頭,付出代價的,永遠是小老百姓。

...

太多的人“離奇失蹤”。

和平年代,小民做牛馬。

戰争年代,小民做炮灰。

沒有人知道答案。

...

故事裡頭凱特的同事,感覺也是相當憋屈的。

在聽了一夜的牆角之後,凱特終于約同事進衛生間了。

當年的小李子畫完畫之後,可是“you jump I jump”。

這次這個同事,拍完照隻能選擇“出去”。

...

戰争的創傷,這是個無底洞。

不過,很多人都會勸——讓他過去吧。

怎麼過去?

永遠不會過去。

那些勸人“息事甯人”的,大概都是和稀泥的“粉飾太平”。

兩頭豬實在鬧騰,就各打五十大闆,至于誰對誰錯,誰關心啊。

...

最後的反轉,感覺相當無聊。

這個“忠孝不能兩全”的套路,老外怎麼玩上勁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