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關于女性主義的讨論變得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開始聚焦女性視角,也有更多大女主題材走進大衆視野。
最近的豆瓣電影口碑榜上,就出現了這樣一部。
全片沒有直接的、血腥的畫面,但在她們的描繪中,卻無處不存在着猙獰與陰暗。
今天,就來聊聊「她」——
...

豆瓣8.7,HBO出品,曾入圍過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短名單。
這是一部很平靜、卻又不斷掀起内心巨浪的影片。

很難想象,63年前的芝加哥,堕胎是違法的。
醫生幫助意外懷孕的女生終結妊娠,不是行醫,是單純的犯罪行為。
在當時,女人隻有結婚了才可以戴上子宮帽(一種避孕措施),或者才能從醫生那裡拿到處方箋,拿到避孕藥。
未婚的女性們要想拿到避孕藥,隻能去超市裡買個廉價戒指,編造已婚,蒙混過關。

但如果你想堕胎,那隻有另尋出路。
冒險一點地,尋求黑手黨幫忙,支付昂貴的費用。
價位分從雪佛蘭、凱迪拉克到勞斯萊斯,最便宜的“雪佛蘭”,要價也多達500美元。

但女孩們往往會被要求來到偏遠的汽車酒店,全程隻能聽見醫生冰冷的三句話——
“錢在哪”、“躺好,照我說的做”、“去浴室”

沒有任何麻醉、任何防護措施,堕胎手術結束之後,留下了流血不停而昏迷的女孩,他們就走了。
而女孩們,需要在一到兩個小時裡恢複意識、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穩穩當當地離開房間,回到家裡。

有錢的,會選擇去相對靠譜的私人診所。
但也免不了遇見猥瑣的醫生,在做完手術之後提出無理的要求:
“他可能會向你索吻、他可能會要求抱你或者摟着你睡覺”
還有的醫生會威脅道,“做完堕胎手術,要服從于我,不行那就給我出去。”


芝加哥的大街上,每天都是不斷為人權争奪、為反戰揭竿起義的人們。
而令人有些心酸的是,這麼多為權利作鬥争的人們,卻沒有為“堕胎”而鬥争的人們。
比起獲得法律上的認可,解決時下女孩們的困境更為急迫。

她們準備了一張信息卡,需要女孩們填上聯系方式、醫療細節、孕期、并發症以及過敏史、還有所能夠支付的堕胎手術的金額等。
有年僅21歲,已經育有一個孩子,但隻能提供0美元的女孩;
隻有16歲的未成年,已經懷孕了16周;
還有需要保持警惕,孩子父親是警察的備注。

再度翻閱這些卡片,總能讓人透過卡片看到這些女孩們迷茫又無助的模樣。
“珍妮”要做的,不僅僅是一場堕胎手術而已,還有對女孩們極緻的關懷。
在手術之前,“珍妮”的成員們都會主動邀請她們一起聊天,詳細地介紹手術的流程,和自己曾經進行過的粗暴的手術過程作對比,讓女孩們産生安慰與信任。

在咨詢結束之後,女孩們會得到一個地址,去到那裡完成人生的一次重大磨難。
特别的是,她們給這個地方起了兩個名字,一個叫“前線”,另一個叫“此地”。
“前線”像是等待的候機廳,有零食點心,可以帶上信任的家人陪同,為接下來的手術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