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在我的B站頻道,觀看《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的視頻版影評

...

Part 1:鬼才馬丁·麥克唐納

還是老規矩這裡不會複述劇情,

建議大家先看電影再來看漫談。

馬丁·麥克唐納的電影作品不多,

從《殺手沒有假期》到《七個神經病》,

他隻拍自己寫的東西,

是個難得的作者導演。

2017年《三塊廣告牌》之後,

大制片人和大制作紛紛邀約,

但是馬丁不在意外界的環境,

他喜歡遵循自己的創作節奏。

2018年他還交了個新女友,

兩個人随便灑點才華,

觀衆們的小心髒就要受不了。

《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創作背景很簡單,

馬丁·麥克唐納非常喜歡《殺手沒有假期》的二人組,

總想着三個人再合作一次,

沒想到一晃十四年過去了。

正好他手裡有個【阿倫群島三部曲】,

其中一個本子很适合拍電影。

于是,他就為 Colin Farrell 和 Brendan Gleeson,

量身定制了這部《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馬丁的寫作方式也很有趣,

他是典型的人物推動劇情。

在有了兩個角色原型之後,

與《殺手沒有假期》相反,

他這次想創作兩個男人分道揚镳的故事。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

如果其中一個人

以砍掉自己的手指為威脅,

故事會如何發展?

當他被這個瘋狂的想法吓到之後,

他知道演員和觀衆也會有同樣的感覺,

于是,就這樣寫完了悲傷的分手故事。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概括劇情,

那就是不高興想和沒頭腦斷絕關系,

結果兩人再也無法成為朋友的悲劇。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

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呢?

Part 2:恐懼吞噬靈魂

如果說影片由三個重要元素構成,

除了小島上的主要人物,

與他們生活在一起動物,

貫穿始末的,

還有伊尼舍林島的風景。

馬丁在采訪中提到,

風景也是故事的一部分。

這次他想拍一部更安靜、更收斂的作品。

這也使得影片中出現了更多空鏡和風景。

在這個虛構的小島上,

壯麗的自然風景之間,

很多鏡頭都帶到了宗教符号。

逆光的十字架、聖母的塑像,

默默地見證了這場分手大戰。

每周人們都會聚在教堂,

一起禱告,向神父忏悔。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

影片的主人公們并不信教。

被視為全村最傻的 Dominic

直接表示他不信那玩意兒。

Padraic 基本上把神父

當做打「小報告」的工具人。

要去放火燒家時候直接早退,

沒看到他糾結什麼信仰問題。

從 Colm 幾次的忏悔來看,

他擺明了就是走個流程,

完全不尊重神父,

也不信什麼懲罰。

他會被死後如何能不朽的問題困擾,

也說明了進天堂對他來說不算安慰。

在1920年代,

我們先抛開愛爾蘭内戰的背景。

因為導演在很多采訪中都表示,

島外的戰争隻是島内事件的背景,

并不是他的主旨。

在這個被宗教氛圍包裹的小島上,

當人們已經不再相信天堂和上帝,

「死亡」的恐懼再度降臨,

第一個被擊中的就是 Colm,

原因很簡單,他比 Padraic 更年長。

就像 Colm 與 Padraic 的對話,

報喪女妖觀察和監視着每個人。

她到處散播死亡的謠言,

她誘惑每個瀕臨絕望的人。

在反複刷片的過程中,

我傾向于把人物的動機,

歸結為「恐懼吞噬靈魂」。

Part 3:死亡與獨孤

在馬丁的對白設計下,

簡單的對話也變得有趣。

Padraic 和 Colm 是一對非常有趣的人物,

Padraic 看起來傻了叭唧,沒有文化,

但是喝醉之後,總是能說出至理名言。

同時,他對待牲畜和動物有極大的同理心,

他并不認為驢子就低賤,驢糞就不值一提。

相反,Colm 看似和 Siobhan 一樣

是大家公認的 Thinker,

懂音樂有文化藝術修養,

但是他卻非常的自私,

甚至利用最好的朋友。

Colm 因為畏懼平庸的死亡,

害怕默默無聞、碌碌無為的死去,

與 Padraic 絕交是他最後的掙紮。

這是一個非常自私且單方面的決定,

放眼島内島外 Colm 能影響的人,

就是他唯一的朋友 Padraic。

也許他并不是因為讨厭 Padraic 才要割手指,

而是通過割手指去改變一成不變的枯燥生活,

他割完手指後就趕緊坐在壁爐旁,開始創作,

把痛苦當作創作靈感的來源。

他是享受這個過程的,

就像他說的,對他來說是個解脫。

是對他即便用盡全力去創作,

也無法寫出不朽作品的解脫。

而 Padraic 之所以對 Colm 死纏爛打,

并不是因為他真的傻,

雖然他是小島上的倒數第二傻,

但是 Padraic 更害怕「孤獨」。

電影的開篇,

Siobhan 問 Padraic 會不會感到孤獨和悲傷,

Padraic 一副不知道你在講什麼的态度,摔門而去。

電影的結尾,Padraic 被孤獨和悲傷包圍着卻無人言說。

他其實一直害怕孤獨,

他會讓 Jenny 進到屋裡。

他一直追問 Colm

是不是作曲結束了,

兩個人就可以一起去酒吧喝酒了,

因為他太需要這個唯一的朋友了。

兩個人就這樣被「死亡」和「孤獨」驅趕,

一個為了創作而無所不用其極,

一個把悲傷換化為憤怒的火焰,

當一方想要停戰的時候,

另一方的反擊才剛剛開始。

而可悲的是,

整個島上懂 Padraic 的人隻有Colm,

他知道 Jenny 對 Padraic 有多重要,

他欣賞 Padraic 醉酒的胡言亂語。

他們都讨厭警察,

他們從不傳播謠言。

但是 Jenny 的意外去世,

讓兩人再也無法成為朋友了。

電影用小島壯麗的美景,

去襯托人的痛苦和悲傷。

用鬼魅一般的配樂,

去鋪陳人物的情緒和轉變。

用窗戶玻璃的物理阻隔,

去呈現人物的自我封閉。

Siobhan 是影片中唯一一個,

穿着明亮顔色衣服的角色,

也是唯一一個離開島嶼的人。

看似是孤島把人逼瘋,

對死亡和孤獨的恐懼才是一切的導火索。

在這個斷崖的揮别鏡頭裡,

我開始覺得是報喪女妖站在後面,

但是想到 Dominic 之後的消失,

我覺得這個鏡頭的遠景裡,

更可能是絕望的 Dominic 也在目送 Siobhan 離開。

而 Siobhan 的表情也顯露了她的擔心,最後應驗了。

Part 4:人生的意義

這部《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其悲劇的内核,沒有結果的結尾,

不僅是對愛爾蘭内戰曆史的叩問,

更是對于我們當下與未來的追問。

在 Terry Eagleton 的《人生的意義》一書中,

他寫到:“實際上,

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泛濫的世界裡,

宗教與其說是人民的鴉片,不如說是大衆的強效可卡因。”

“一旦傳統信仰在曆史危機面前瓦解,人生的意義問題就會把自己推向前台。”

“在所有的藝術形式中,悲劇最徹 底、最堅定地直面人生的意義問題,大膽思考那些最恐怖的答案。最好的悲劇是對人類存在之本質的英勇反思,其源流可追溯至古希臘文化……最有力的悲劇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句,刻意撕掉所有觀念形态上的安慰。”

“如果悲劇千方百計告訴我們,人類不能照老樣子生活下去,它是在激勵我們去搜尋解決人類生存之苦的真正方案…”

喜歡自編自導的馬丁·麥克唐納今年已經52歲了,

他像電影裡的Colm一樣,也為自己算了一筆賬。

他估計自己能用于創作的時間大約還有「25年」,

于是,他決定未來更多的拍電影而不是創作戲劇。

理由很簡單,因為拍電影更快。

關于【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Terry Eagleton 在書中提到,

“對尼采或王爾德來說,我們所有人(隻要有勇氣)都能夠成為以自己為作品的偉大藝術家,手中握着泥土,把自己捏塑成某個精緻而獨特的形象。關于這一點,我認為傳統智慧的觀點是,人生的意義不是預先規定好的,而是人為建構出來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極為不同的建構方式。

“邏輯上不可能有一個終極意義,一個終結所有闡釋的意義,因為它本身也需要闡釋。既然一個符号的意義來自于它與其他符号的關系,那麼,就不會有一個終極的符号,正如不會有一個終極數字,或終極之人。”

“現代性的一個特征是,幾乎沒有任何重大問題能夠一勞永逸地得到解決。”

最後 Terry 把他理解的人生的意義比喻為爵士樂演奏,

“雖然每位樂手都為「整體的更大的善」作出了貢獻,

但他不是通過苦澀的自我犧牲,而隻是通過表達自我。”

好啦,這次就聊到這裡!

希望屏幕前的小夥伴,

都能自由地表達自我。

好電影和書一樣,值得被反複觀看。

我們下期再見!

2023年1月27日小玄兒記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歡迎在 Bilibili 和 Youtube 關注「小玄兒的深夜聊碟」

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更新,北美新片測評&電影藍光/DVD套裝收藏

《悲情三角》雙金棕榈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德的「男人困境三部曲

我去日本都買了啥|東京&京都藝術影院巡禮&迷影周邊

《極度空間》|看清「消費社會」的底層邏輯,雙12你剁手了嗎

藍光碟收藏|帕索裡尼「生命三部曲」 講述的快樂與僭越的體驗

藍光碟收藏|雅克·塔蒂 TATI|景觀社會裡的小人物

感謝小夥伴們的支持!你們的每一個關注對我來說都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