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4-8.5
在四星和五星之间徘徊纠结,考虑到深厚的现实意义,且本片拍摄属实难得且不易,最终五星以表敬意。(正好《可可西里》打了四星,形成差距)
ps.前两部分先看的,最后部分在《可可西里》后看的。
观感
前期干白的言说偏多,有些说教意味,直接的冲击力略差。视听语言很朴素几乎没有风格,隔着屏幕总是不能完全感受。
好吧,前两个部分都想打四分,第三部分聚焦跟拍1998扎巴多杰实在打动我-纯粹直接不加修饰地。追踪一个逝者鲜活的谱系,就像《前进,神军》一样,影片的史料见证价值立马就起来了,重量难以估量。
两位书记带起了中国第一个白手起家的打盗猎者“游击队”。扎巴多杰说要继承索南达杰的遗志,舍弃优渥待遇来到这里参加环保事业-热脸贴冷屁股,没想到时隔四年同样牺牲。家中唐氏症的儿子和寡妇实在使人痛心。
本片另一优点在于不回避问题的复杂性-借助扎巴多杰的口说出。一些不得已:饿了几天,被迫打羚羊,扎巴多杰主动承担。也有缴了羊皮卖钱,不得不换做经费。(都被改编进《可可西里》)
还有一些难以坦白的事实:组织内部彼此之间还是有不合。成立了组织机构后那些先驱者反而被甩了。前线人员不受好待遇,成功后却被他人分瓜。“我不平衡啊”(唯一一次出现此词)团队做得好-防患于未然反而收获少。
扎书记总让我想到焦裕禄,这样的好同志啊,难道后继无人?
结尾的话“现在就我们个人来讲也好,兄弟来讲也好,绝对是称职的。我们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对得起子孙后代、对得起人类。像我们一样拼命干的话,那就伟大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而且这种责任和义务我认为没有什么国别之分、没有什么党派之分、没有地区之分、更没有你我之分
坦率的呼吁在片尾他的口中说出(如果在片头则效果大打折扣)振聋发聩,号召力和说服力极强。
我心下想着,要么去基层为民干些实事,要么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探索艺术等,总比现在普遍的小职员一条路走到黑要好。
“平衡”一词在观看时始终没明白有何用意,最后我得出这样的解释(当然这不是唯一一层意思):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要去维持这种看似静止的平衡,需要多么强大的平衡力去和重力对抗。维持正常秩序需要耗用多么大潜在的力量。用俗话说就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对于这样的纪录片,几乎是不加渲染地忠实(当然视角和筛选是不可避免的)。最关键的莫过于选择正确的地方和人,而后不需要任何剧本和表演布景。然而我起初认为这未免对于导演来说太容易了吧,我们打分如果只是对其拍摄对象和内容打分,最后受惠的是否是导演,还是说导演可以隐身其中仅通过镜头的影像去揭露?但后面愈发生起敬意,看到花絮中导演几乎已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尤其最后的实拍抓捕过程很有特色和力量-粗砺的质感、摇晃的镜头,少数的几处bgm也恰到好处。
预先看了《平衡》,因此对《可可西里》的故事和背景有所了解。想看看二者-剧情片和纪录片有何异同、孰优孰劣?结果看来还是纯粹的纪录片更佳,看来我也要倾向于这条路了。
维度 ★(1-10) 备注
思想深度(学术文本价值) 8.3
个人感受(观众传播价值) 8.6
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9
叙事水平(文学价值) 8.2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专业价值) 8.3
25.5.27投影仪(影评札记不小心手滑删掉了)
豆瓣9.5分,应该是国内纪录片最高了。
可可西里的“平衡”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大银幕重温-再评《红高粱》
评分:B+,保持初看的7.6(3.8/5)前言:想当初在老家大棚里拿着pad看的,体验很一般,这次终于在大银幕重温。时隔九个月,对电影的理解果然发生了质变。评析:大银幕上观看,优点和缺点都被清晰地放大。首先是剧作的痕迹比较重。这与文 ...
这不是电影!
评分:C,5-6。简评:看的第四部格林纳威,没想到能差到这种地步(同时把莎翁也糟蹋了),再次挑战了我的底线。几乎是我电影理念和创作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电影横跨音乐、绘画、建筑到文学,这次又加上了戏剧元素。不同于塔可夫斯基、布列松、林 ...
意大利村庄的纪实史诗-从土地到上帝
评分:A-8.4暂且保留,打四星。前言:友邻评分高达9.3、码了许久没舍得看的神片,到今天的契机才看,也是顺理成章。其一原因是按照导演的作品顺序正好看到了奥米尔这部。其二是在梳理意大利电影的线索,也刚好看完了罗西里尼的前十年作品,算 ...
一双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评析《何处友家》与《小鞋子》
公众号图文版:“一双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佳片导赏《何处友家》与《小鞋子》 - 微信公众平台引言: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评析两部伊朗影史上的经典作品,一部是著名导演阿巴斯的成名作《何处友家》,另一部是十年后马基德的成名作。二者在 ...
观感-札记
简评:B-,6.5+第一次看了半截弃了,拖拖拉拉一个星期、零零散散看了四次才看完。没什么体会,只觉得形式过僵、故弄玄虚,实在空洞无趣。色彩、构图,画中画、框中框。极致的清晰和干净,(和作品中绘图师一样)每个画面都经过精心严格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