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同性電影《卡羅爾》将背景設定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年輕的特芮絲是百貨公司的售貨員,不過她内心向往成為一名攝影師。聖誕節前夕,一位美麗優雅的貴婦卡羅爾來到特芮絲的櫃台為她的女兒買洋娃娃,她們被彼此獨特的氣質吸引住了。

...

然而,同性間的愛情是禁忌。卡羅爾正在和丈夫哈吉辦理離婚手續,他為了能讓卡羅爾留在自己的身邊,不惜用女兒的撫養權和竊聽錄音帶來威脅她。卡羅爾為了和丈夫好好協商,暫時放下了與特芮絲的感情。卡羅爾在默默與丈夫一家周旋,最後為了女兒的未來,放棄了撫養權,保留了探視權,而另一邊的特芮絲也在為自己的夢想努力着。隐秘的愛情埋藏在心底,她們都在心照不宣地雙向奔赴。

有時,愛情就是玄學,她們未開口說話,隻憑相隔人群的對視就能使雙方一見鐘情,淪陷其中。目光是漩渦,讓時間停止,仿佛這個限定的空間内隻剩下這兩個陌生人。“凝視”是女性同性電影中經常使用的手法,也許導演們都想跳脫出壟斷市場的男性凝視,試圖用女性的注視與對視展現出她們的情感力量。她們不是男性眼中單一的具有誘惑力的整體,而是“可讀性”很高的個體。《卡羅爾》就是一部用女性凝視表達複雜感情的電影,無需過多的語言表白,目光中的彼此是最好的答案。

不快樂的婚姻就像囚籠

卡羅爾和丈夫哈吉結婚十年了,他們有一個小女兒,然而兩人貌合神離,正在準備離婚。大概卡羅爾想要離婚的心更急切一些,她愛自己的女兒,但是不會為了她而勉強自己在不幸福的婚姻中笑着。以卡羅爾的視角來看,她曾在新年旅行中和特芮絲說過,哈吉每次新年都是在應酬,所以總是她一個人。迫使卡羅爾做出離婚決定的不是他不愛她,也不是她愛上了她,而是婚姻中的孤獨。

哈吉沒有放棄将卡羅爾留在身邊,他使用了很多卑鄙的手段,比如派私家偵探住在旅途中卡羅爾和特芮絲旅館房間的旁邊,并竊聽她們的對話,以掌握奪走女兒撫養權的證據。他不是不知道卡羅爾喜歡女人,隻不過那讓他感到太過諷刺。當他找不到卡羅爾時,他會沖到卡羅爾的密友以及前女友艾比家中興師問罪。

...

哈吉對于卡羅爾的愛有些偏執。艾比斥責過哈吉,他花了十年時間将卡羅爾的生活重心完全變成了他自己,讓她隻圍着他轉。想必卡羅爾決定和哈吉結婚也算是做出了人生中的重大決定,畢竟在此之前,她喜歡女人。隻不過,性向真的可以改變嗎?卡羅爾試着成為正常的好妻子好母親,然而哈吉卻冷落她,這讓她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整體形象很酷的卡羅爾不選擇将就。

...

可是,走到離婚這一步不能隻怪哈吉的不體諒。換位思考一下,不管是同妻還是同夫,他們都要在婚姻中承擔更多的風險。哈吉以為他和女兒可以将卡羅爾拉回正常的家庭生活,但是他高估了男性魅力,低估了卡羅爾所向往的自我。軟硬兼施,哈吉的一次次挽留,讓觀衆看到了他無助的一面。他想要用不光彩的手段挽回卡羅爾,維持家庭的表面和諧,自私但情有可原。他還是對她有感情。

從一開始就注定是錯誤的婚姻隻能讓卡羅爾和哈吉兩個人都不痛快。曾經可以享受自由同性愛的卡羅爾為了哈吉改變自己,試着做了十年的平常主婦,她隐忍,但别扭。哈吉娶到了自己喜歡的卡羅爾,他盡力給她最好的生活,然而忽略了給予她溫暖。當婚姻生活出現裂縫時,卡羅爾的同性交往經驗成為了夫婦二人間的舊賬,每次都要翻一遍。那對于卡羅爾和哈吉來說都是恥辱,她放棄了自我,他的自尊受挫。他們很愛對方,隻不過都變成了過去式,現在隻剩下了冰冷的囚籠。

能夠遇見就是人生最好的安排

卡羅爾與特芮絲是兩個互補型的女性形象。前者已經經曆了人生的風浪,任歲月沉澱,成熟知性,卻對生活不再抱有新鮮感。而後者還是年輕的女孩,跌跌撞撞,毫無目标,享受當下,擁有夢想與一腔熱血。将她們命運聯系在一起的是跨越人群不經意間的交錯目光。

...

特芮絲站在她負責的洋娃娃櫃台後,戴着聖誕帽,被前方那個穿着貂皮大衣,氣質卓越的女性所吸引。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理想的模樣,從容不迫,卻擁有着一種獨一無二的光芒。後來,卡羅爾不止一次對特芮絲表白道,她是墜入凡間的天使。對于特芮絲來說,卡羅爾何嘗不是從天而降的女神呢?

...

鏡頭一轉,特芮絲的凝視被問路的顧客所打斷,緩過神來之後,遠處的卡羅爾也不見了蹤影,那是她的臆想嗎?卡羅爾走近了,向特芮絲詢問洋娃娃的事,她們聊了幾句,卡羅爾的皮質手套落在了櫃台上,有意或無意這都很微妙。那副手套成為了特芮絲與卡羅爾相識的開始,而相機成為了鼓勵兩人共同前進的信物。

卡羅爾為了感謝特芮絲為她寄來了手套,邀請她來家中做客,談到夢想,人生閱曆豐富的卡羅爾以灑脫的态度為懷疑自己是否有攝影天賦的特芮絲打開了心結,她說,天賦不是别人決定的,而是自己繼續努力就好。之後,卡羅爾送給了特芮絲一份聖誕禮物——相機和膠卷,這更加堅定了特芮絲追求自己夢想的信念。

...

卡羅爾離婚案開庭之前的三個月,她和特芮絲一起旅行,這也确定了她們的關系。在旅途中,特芮絲用相機拍了很多照片,那些瞬間都是屬于卡羅爾的。在她們因為竊聽風波而被迫分開時,那些照片成為了特芮絲寄托思念的媒介。這份如風輕描淡寫的感情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礙于世俗,她隻能在卡羅爾打來的無聲電話挂掉後,才說一句“我想念你”。

卡羅爾也從特芮絲的青春活力中汲取了勇氣,她想要更加灑脫一點,不再執着于女兒撫養權與成為自我之間的艱難抉擇,她選擇了放手,以另一種陪伴的方式關注女兒的成長。卡羅爾放棄争奪撫養權是一個痛苦的決定,她對律師和丈夫說,自己不會否認和特芮絲的愛情,現在隻想體面地做出判斷。卡羅爾掙紮了十年,最後終于看向了自己的内心。她們的相遇是命運的安排,是命運的轉折點。

萬物皆會回到原點

無論是卡羅爾還是特芮絲,她們有一個共同點:孤獨。新年前夕,特芮絲和卡羅爾在賓館的房間裡,透過鏡子,看着對方,卡羅爾說,她的新年總是一個人過,特芮絲也說,在人群中她總是孤獨的一個人。在遇到彼此之前,她們可能都不畏懼孤獨,甚至習慣了一個人的狀态,但是,人總是會變貪婪,在享受到歡喜之後,她們很難與彼此分離。

卡羅爾讓特芮絲感受到了生命的厚重,而特芮絲給予了卡羅爾朝前看的動力,面對考驗,她們從未退縮或懷疑,隻是富有默契地沉澱内心,靜待花開。在卡羅爾與丈夫糾纏離婚官司的時候,特芮絲來到了一家報社做文員,她逐漸向卡羅爾靠近,變得幹練妩媚。

某一天,在車上,卡羅爾看到了街上的特芮絲,那一刻她的眼神十分複雜,與開場特芮絲的凝視不同,卡羅爾的眼中寫滿了驚喜與心酸。特芮絲變得優秀,但是此時的她不能再擁抱她。卡羅爾的愛一直都是隐忍的,她更傾向于精神上得到的安慰與認同。那一眼特芮絲好像是一針強心劑一般,讓卡羅爾在協商時做出了決定。

在官司結束後,卡羅爾主動給特芮絲寫信,收到信的特芮絲隻是看了一眼,将它扔進了垃圾桶,但是她不可能不去赴約。卡羅爾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她找到了新工作,租下了公寓,邀請特芮絲同居。特芮絲變得像個大人了,她壓抑着自己的情緒,沒有立刻答應卡羅爾,而是跟着朋友去了聚會。

卡羅爾十分懂得分寸,若即若離,潇灑地去參加酒會了。看似命運線即将相交的兩人隻是虛晃一槍,成為平行線嗎?結尾的兩人對視與開場的形成了呼應,無法再克制喜悅的特芮絲離開了聚會,找到了卡羅爾,她們再次越過人群,久久凝視着彼此。她們隻需要相視一笑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多意義。

...

“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是卡羅爾寫給特芮絲“冷戰信”中所說的一句話,萬物皆會回到原點。她們所要做的隻是耐心等待命運的安排,無法成全的愛情有遺憾,但終究會畫上句點。結尾的凝視也像是一個句點,含蓄唯美,一切盡在不言中,特芮絲選擇走進卡羅爾的視野,給觀衆無限的遐想空間。

《卡羅爾》中所描繪的愛情是平淡而不是轟轟烈烈的,它就像是女性本身的形象,不需要過度渲染,那種細水般的溫柔足以回蕩在内心深處。一眼可抵萬年,是卡羅爾與特芮絲這段愛情最美的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