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正的生活氣息,難以磨滅的時代印記,更具煙火氣的台詞和生動表演,這些都在最近熱播的時代大戲《小巷人家》中淋漓盡緻地展現了出來。以 20 世紀 70 年代末蘇州棉紡廠家屬區的莊、林等家庭為主線,劇集将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中最優代表性的重大事件一一道來,既是時間坐标,又是情節推動器,觀衆在追劇的同時,仿佛穿梭時空,與主角團一同感受着時代脈搏。

許多人驚歎于主創團隊在服道化和場景還原上的細緻用心,實際上,在老一輩觀衆看來,本劇對于若幹時代大事件和劇情的融合尺度也把握得非常到位。

在那個電視機尚屬頂級奢侈品、必須憑票購買的年代,物資雖然匮乏,但人情味卻十分濃郁,小巷院落中誰家添置了電視冰箱或是縫紉機,都是值得多日傳頌的大事。林棟哲到家突然發現多了一台電視機時的激動,一臉難以置信,令觀衆也為之開懷。

...

...

自打林家添置了電視,遍邀鄰居街坊來一同收看節目便成了常事。恰逢1984 年洛杉矶奧運會,莊圖南等人莊家“三小隻”在棟哲家觀看直播。

...

...

注意到順應着電視畫面中許海峰穩穩地射出子彈,性格最跳脫活潑的林棟哲(右一)甚至坐不住了,從凳子上微微探起身子來,全神貫注地盯着屏幕。畢竟,能登上奧運會這個競技場的都是頂尖高手,能否揚我國威,就看神槍手許海峰的表現了。

...

而劇情中恰到好處地安排了停電,強行中斷了孩子們的“觀影體驗”。由于當年電網建設尚不完善,工業用電和民用電偶有“搶電”,民生用電中斷是常态。這段劇情既是充滿戲劇效果的“三翻四抖”,又是對當時居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

兒子林棟哲打電筒幫老爸林武峰換保險絲,又是一幕極具生活情趣的舊日場景。如今的年輕人可能很難想象保險絲燒融而停電的場面,但在當年,更換保險絲是每個成年男人必須學會的生活技能。

...

伴随最後一聲槍響,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金牌,他也是中國體育射擊史上第一個集奧運會冠軍、世錦賽冠軍、亞運會冠軍、亞錦賽冠軍多項榮譽于一身的運動員。《小巷人家》選擇這一幕别有深意,因為許海峰奪冠也寓意着中國國運冉冉上升。

另外,劇中人物提及的“春晚曉慶衫”,則對應1983年春晚時劉曉慶所穿的大紅色帶珍珠裝飾的襯衫。盡管主角團此時從黑白電視機中還看不出具體的面料和顔色,但春晚在當年已經時舉國皆知的文化符号,而劉曉慶也是當時最火爆的影視明星。曉慶衫式樣簡潔大氣、配色充滿激情活力,主角團一緻認為會成為未來的爆款。

...

...

...

...

...

這個鏡頭不僅反映出當年春晚的文化傳播影響力,也側面證明了一家人守歲看春晚成為數十年來國人的春節“新習俗”,以此為錨,我們得以一窺八十年代普通居民的文娛活動和精神風貌。

...

...

陳佩斯和朱時茂所扮演的小品《吃面條》是央視春晚裡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小品,稍微有點年紀的觀衆都對這個鏡頭再熟悉不過了。這個小品不僅開啟了中國喜劇文化的新紀元,而且它從此也成為春晚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可以說培養了數代中國人的幽默細胞。春晚上捧紅了不少明星,這也說明了老百姓在追求物質豐富之餘,逐漸開始重視精神上的愉悅。

...

...

...

...

...

...

到了第26集,主創團隊相當應景地設置了有關價格闖關的劇情。同學之間相互委托采購奶粉,這還需要動用研究生證件作為憑據;另一面,黃玲從清晨六點半就開始在小賣鋪守着,一口氣買了不少生活物資,從她兩手的網兜中可以看到包括肥皂香皂、食醋、搪瓷盆、可能裝有奶粉的不鏽鋼罐。街坊問黃玲還剩什麼,黃玲努力回想着正在不斷下降的庫存——糖、餅幹、肥皂、電池、火柴……

...

...

價格闖關是指1988年國家施行的價格改革政策,這表明改革開放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從一盒火柴、一包食鹽都有其固定不變的價格,到各種基礎工業品、食品都需要市場定價,一時間風起雲湧。普通老百姓隻能趕緊下手搶購,這也導緻了短時間内基本生活物資市場價格快速上漲。

...

...

注意,背景中的挂曆表明當下是1988年。莊圖南在驚訝中質疑老婆黃玲怎麼買回來用不完的香皂,實際上作為難以摸準經濟波動的普通百姓,黃玲的做法也算合乎情理。這一橋段實際上也發揮着劇情推進器的作用,急劇變動的市場推動了宋瑩走上自主創業之路。不得不說,這個抉擇相當符合宋瑩潑辣有主見的人設。

...

...

片中諸多剪影都側面顯示出當時市場經濟的一片火熱,心思活絡的人更能順應潮流,轉到第一桶金。三兄弟合夥做生意的劇情令觀衆既佩服又擔心,但這在當年長三角以及珠三角已經是一種風潮。

...

...

...

...

...

...

...

...

也許觀衆在看到能說會道的林棟哲有模有樣與買家談價時,忍不住會心一笑。有種自己看着長大的傻小子出息了的高興。他們從廣州一帶進貨,從招牌上看到出售的貨物包括港台時裝、旅遊鞋、錄音機和磁帶,并且還貼心地給出了“一元國庫券抵七毛”的優惠條款。這些商品在當年都是極為緊俏的物資,主創團隊還找來了真正的老式錄音機和成箱的磁帶,懷舊氣息一下子就起來了!

...

不久後,随着外企進入中國,為年輕人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林棟哲憑借廣州戶口、專業對口以及優秀的專業成績,在衆多競争對手中脫穎而出,成功進入廣州寶潔公司。這一工作機會的獲得,不僅讓他的工資是普通人的數倍之多,也為他和莊筱婷的感情發展帶來了諸多變數。

莊家希望筱婷在蘇州大學當老師,而林棟哲卻要去廣州。這一抉擇讓小情侶陷入困境,也引發了雙方家庭的矛盾。筱婷想放棄蘇州的工作,在沒有解決戶口問題的情況下跟着林棟哲去廣州找工作,莊超英和黃玲對她的決定表示反對,筱婷最終決定一邊當老師,一邊找廣州的工作。為了更有信心地度過異地時光,筱婷選擇和林棟哲偷偷領證結婚,這無異在雙方父母心中扔下了一顆炸彈,也為接下來的劇情增添了幾分懸念。

而另一邊,莊圖南和李佳,在浦東大開發的項目中偶遇,他們将一起參與南浦大橋的建設。南浦大橋的建設促進了浦東的發展,《小巷人家》的年輕一代們,也在大時代的洪流中,經曆着理想與現實的碰撞。

在我看來,《小巷人家》成功地做到了把諸多重大曆史事件揉進劇情本體而又不顯得突兀。這些巧妙而意味深長的細節,讓觀衆更有代入感。劇集幾乎不用字幕明确時間節點,而是用一個又一個富有記憶點和時代特征的典型事件來交代歲月變遷。這樣做的好處是顯然的,無形中推進劇情的同時,還引導觀衆一同回憶當年的文化氛圍和經濟形式。莊、林兩家人在大時代中的努力向我們傳達劇集主旨:隻有順應時代洪流及時做出改變,逆境中也不忘奮發有為,才能不負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