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電影一個星期了,這是第一部鏡頭比台詞、劇情還要令我不斷回響的電影,教父的第一部也毫無疑問的成為了我心中的TOP1。

電影第一部是講述新老教父換代期間的風雲,期中的暗流湧動對比了兩代教父在衰落與崛起的變化,第二部則更多表現在其位所李靜的鬥争與無奈,而最後一步,悲劇才是主旋律,再一次證明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品都是悲劇。

事業

一代創業,第二代守業。為什麼富不過三代,這部片子講了一部分原因。第一代教父成長的時代,他成為一名領袖,身邊聚集的必須都是有一起有勇氣敢拼敢闖重情義的,在異國他鄉能交到朋友、交換資源最重要的就是這些。到第二代,麥克不得已在局勢動蕩的時候接替父親成為家族的首領,那時已經變了,在第一部的時候就說了,那些政客、左膀右臂,之所以願意為家族辦事,有一半是因為他父親,倘若一把手不再是維托了,麥克又如何能夠保證他們的忠誠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超越血緣關系的信任。

...

所以麥克的選擇是對的,他決定放棄紐約的家族生意,轉向法律更保護的賭博,在當下算是一個破局的辦法,而他要走的路還很長,他有遠見的把家族的生意變得合法化,但是一旦一個人決定走向地獄,便是一條路走到黑,人間即是地獄。他這個夙願到最後都沒能順利完成,這也告訴我們,第二代教父才是更多人經曆的軌迹。

理想

教父三部其實就是講一個領袖如何誕生,如何争權奪勢、以及如何在孤獨中承受的故事。我們都成為不了教父那樣的角色,但是我們的人生軌迹卻又許多相似之處。

西西裡的血統改變不了,家族的姓氏磨滅不掉。第一部的時候,麥克拉住自己的女友溫柔的說,這是我的家族,但不是我。

...

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對自己的未來有清晰的規劃,他向徹底與家族生意撇清,他想成為一個美國式的合法公民,這句話,多年以後,他的兒子也對他說了類似的話,用的是同樣的語氣。

可最終他回到紐約,在他父親的辦公室,像一尊羅馬雕塑一樣接受各方首領的問候,最後他成為父親事業的繼承人。

性格

麥克時常在父親死後提起他,這個old man,他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任務,他想知道為什麼父親身邊總是有一群忠誠無比的部下,為什麼他身邊的人都在背叛他。他走向自己的母親,做在母親身邊,脆弱的問了這個問題,最後他自己說,時代變了。

的确是時代變 了,但不是他的錯。第一代創業,第二代守業。創業的時候遇到的人都是患難之交,彼此之間交付過性命,都願意在生死攸關時把自己的後背托付給對方,第一代是從底層一步一步打拼過來的。而麥克不同,他一開始就站在父親的肩膀上,如今父親倒下,他覺得重心不穩,再正常不過。

所以他不敢相信任何人,尤其是經曆了親兄弟佛雷多的背叛之後,他甚至不信任湯姆,他不信任湯姆的原因也有迹可循,他得不到對方百分百的忠誠。而維托不同,他是在湯姆無家可歸的時刻出現的男人,于情于理,他可以得到湯姆完全的忠誠。

價值觀在兩代教父身上也體現出來。第二代教父或許相信,錢可以解決一切事情,是的,這很美國。他也的确召集許多人,但忠誠卻無法用金錢換取,在第二部的最後,我們看到麥克變得有些鞋底地理的偏執,無法相信任何人,這也不是他利索能力的事情。

女人

不論是原著還是電影,女人在這部純粹是男人的戰場上存在感都很低,其中還有好幾個言辭和描寫都對女人不太尊重。在男人權勢的戰場裡,女人不參與家族生意,唯一參與生意的是在後期影片回歸家族的康妮。這樣的男人,背後應該是怎樣的女人呢?媽媽就是一個典型的西西裡女人,好到現在經常看到一些評論說麥克晚年過的凄慘孤獨全是因為自己找了個美國妻子而不是西西裡妻子,甚至有人把麥克偏執多疑的性格歸結為這個美國妻子。

...

...

其實我不同意,他的性格和處事方式和當下時代有直接原因,這跟他娶了什麼樣的女人回家沒有直接的關系。那個時代太崇拜金錢,他們盲目自信的以為金錢可以買斷所有。在外看來,麥克最終的結局或許是和作者、導演有關,麥克不是簡單的一個黑幫頭目的首領,他反應的是大多數觀衆的遭遇,西方作品裡,最偉大的從來都是悲劇,這個跟中國文學作品裡的喜劇是大相徑庭的。

人最終都會走向孤獨,悲劇才是人生的主題。

他一生保護的三個女人,全都離他而去,兩個為他而死,一個不再理解他。在第三部電影的高潮部分,女兒被誤殺,欲哭無淚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有屏幕前的觀衆,用盡一生去保護的人,最後還是因為自己而死,我在演員的臉上看到了燭火将息的絕望。

...

死亡

這部影片講述了太多死亡,我們可以對比麥克在面對不同人死亡的表現。

在西西裡聽到大哥死訊時,小說是這樣寫的,他托人告訴他的父親,他向回紐約,他想成為他的兒子。他知道現在父親最需要的是他。其實在強殺毒販和警察時,他已經知道自己必須丢棄曾經的理想,參與家族生意了。

父親死亡的時候,他已經全副武裝,眼神銳利,他把自己已經包裝完畢,隻等着能夠揪出背叛家族的叛徒,鏡頭裡的他完完全全就是一個教父,冷酷,觀衆也明白了,他絕對能夠保護好家族。

...

親哥在湖中央被殺的時候,他沉重的低下了頭。這是第二部的最後,我甚至不理解,在母親的葬禮上,他最終被妹妹說服出來見自己的哥哥,他用力的回抱自己的哥哥,可眼神是理智而冷漠的看向自己的保镖兼殺手,當時我就在想,難道你就不會後悔嗎?你不怕自己日後後悔嗎?雖然在晚年,他真的因為自己親手斷送手足的事情背負沉痛的忏悔,但是我想,如果再來一次,他可能還是會殺死自己的哥哥,因為他背叛的是自己的家族,傷害的不僅僅是麥克的性命那麼簡單。這是黑手黨的原則,從第一代教父開始,就沒有人能為自己的背叛逃脫罪責的,包括忒西奧,包括自己的親姐夫。

這部片子是我在看完《電影史話》之後決定不要再拖下去,一定要欣賞的,這部片子的鏡頭很多時候都是近景,甚至特寫,觀衆可以明明白白感受演員的情緒表達,鏡頭的故事完美的表現了家族裡每一個角色的性格特點。以前看人物的性格特點,都是從台詞,動作進行觀察,這部片子很直觀的讓觀衆知道,導演想要表達什麼。大兒子桑尼死的那晚,維托硬是從病床上起來,拖着已經整理過一番的情緒問湯姆事情的經過,然後整理着裝,請求朋友給他的兒子畫一個妝,祈求不要讓他的妻子看到兒子這幅慘狀,那個鏡頭,一束冷冷的光從他頭上打下來,我甚至能看到白蘭度額頭上的皺紋都在悲傷,我願意說,這是鏡頭塑造了這一刻的肅穆和悲痛。

還有一幕,一代教父半隐退後與兒子在庭院談心,說出,我花了一輩子 ,就學會了小心 ,女人和小孩能夠粗心大意 ,但男人不行。之後,演員走到鏡頭前,隻露出半個身子,兩位教父,都隻露出班長連和半個身子,占據着整個鏡頭,畫面是有故事的,它告訴我們,維托要走了。

...

...